【愛在發芽!】

用「心」,給孩子愛、關懷與鼓勵

 

文∕洪采菱老師

    FALY68.BMP  

  這個月的內部師訓後,有機緣得以近距離的接觸鄭石岩教授,深刻感受到這位長者的慈悲。當與鄭石岩教授討論到阿彥這個孩子時,鄭石岩教授點出這個孩子需要社工介入,因為阿彥的媽媽經常工作至凌晨,有時甚至整夜沒有回家;家中三個孩子缺乏大人的照護與管教,阿彥有時整夜都打電腦,因此在學校精神不濟,再加上對課業興趣缺缺,從學業中得不到成就感。

    令人堪憂的是,網路的世界無邊無際,孩子在網路中學到、看到的東西有可能是不健康的,再加上大人時常不在家,這個孩子的生活環境,除了在學校與蓮苑,大部分時間與電腦為伍,作息、吃飯不正常。我們並不能斷定這個孩子將來的發展是好是壞,但就目前來說,家裡沒有大人在家是一個問題,因此鄭石岩教授所提出尋求社工幫助的建議值得我們參考。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在發芽】

學習,與孩子一同成長

文∕曹聖文老師

 

  這禮拜開始擔任起國七導師的工作,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特於此紀錄末學與國七孩子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7/04(一):第一天上課,因為普賢堂在上英文課的關係,提早來到的學生全部待在孝親堂辦公室等待,他們的心情還沒有從小壯遊轉換過來,異常興奮地在辦公室討論著之前的活動;聲音過大,被老師們提醒,兩次之後,仍無改善,改請他們回普賢堂旁的小倉庫等待。阿為此時大聲發表了他自己的意見,大意是說:「小倉庫沒有冷氣,所以不願意過去。」之後經過老師們的協助,這群孩子順利回到了普賢堂。

  說來慚愧,末學其實當時也在辦公室,我請他們安靜時,自己本身的態度沒有很堅決,以致於他們的音量依然沒有降低,直到聽到阿為的意見,我才驚覺事情不太對勁,他們的禮貌消失了。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11-020.jpg  

 

A11-021.jpg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11-019.jpg  

 

原《老人言》頁十五

正文:

太公曰。天下有栗。聖人食之。天下有民。聖人收之。天下有物。聖人裁之。利天下者取天下。安天下者有天下。愛天下者久天下。仁天下者化天下。」(十五)

【出處《群書治要》

【語譯】太公說:「天下有糧食,聖人可以吃;天下有百姓,聖人可收聚;天下有物產,聖人可控制。為天下人謀福利的,就能取得天下;使天下人安居樂業的,就能擁有天下;熱愛天下人的,就能長久地治理天下:對天下人仁慈的,就能教化天下。」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宣傳】 

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

 

耕心蓮苑參加了研華基金會舉辦「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提案競賽。

以傳統倫理文化教育為提案理念,參與提案。

本活動將透過網路票選方式,由民眾選出支持的提案。

此提案競賽目前報名組數有41,錄取名額只有6名。 

 

登入FACEBOOK即可參與投票活動

投票時間:11/1-11/30

邀請各位一起號召親朋好友來幫忙投票

 

請大家一起努力邀請家長、孩子、左右鄰居、親朋好友、遠在國外的老朋友…為蓮苑投下神聖的一票~~

投票網址:http://www.poweroflove.com.tw/Project_Detail.aspx?projectid=545

 

投票步驟說明: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報導】

與瑪納阿里山農夫家人們相見歡

─紀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來訪

 

瑪納,來自於天上的恩典與福廕,是天主賜給以色列人民的美好食物。

瑪納,來自於本土的樸實與溫暖,是鄒族人們為善、好客的分享精神。

 

十月廿九日晚間,一群充滿笑容的阿里山有機農夫,帶著親切的原住民口音,與耕心蓮苑的老師們相會。這一晚,是長年來與耕心蓮苑有深厚友誼的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陳秘書長雅楨老師,和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鄭副教授穆熙神父,想要讓這群農夫兄弟姐妹們,一齊回到耕心蓮苑的家庭,感受這充滿愛與溫暖的社區學校,以及品嘗健康可口的湧泉坊素餐。

  自八八水災重創瑪納位於阿里山的有機農地,耕心蓮苑得知此訊,便發動募款,幫助當地的農夫們能夠儘快回復耕作。從此之後,耕心蓮苑與瑪納之間的情感,便像姐妹般的緊密。

 

寶珠主任為瑪納的農夫家人們介紹耕心蓮苑、湧泉坊及社企處.jpg  
寶珠主任為瑪納的農夫家人們介紹耕心蓮苑、湧泉坊及社企處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分享】

 

教人亦教己,共學修福慧

  

  

文/江淑儀老師  圖∕蓮苑提供

  

     營隊活動過後恢復正常運作,現在每天早上都會進小六教室上讀經課,末學上課的方式,先讓孩子將無量壽經讀熟,再講一些佛陀與因果故事,讓孩子了解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並搭配講解《弟子規》及《三字經》(故事分享),讓孩子知道禮貌、規矩、行儀是需要與實際生活接軌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進小六班級覺得孩子們愈來愈乖巧懂事,交代的事情都能按部就班完成,感到十分欣慰,希望孩子們的續航力能持久。緊接而來的開學就是最好的考驗,一整天都待在學校上課,放學後又直接來蓮苑學習。坦白說,若讀經課上的太深奧或過於靜態,孩子容易陷入昏沉的狀態。希望能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調養正常作息,以利後續的學習。

 

 

淑儀老師和福慧成長班得獎的孩子們合影.jpg 
淑儀老師和福慧成長班得獎的孩子們合影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座紀實】

陶冶孩子正向性格,身心靈全方位引導 

──秋季親職人文講座「兒童教養的新課題」筆記

  

美國心理學家Jean M. Twenge指出,七○至九○年代出生的人,具有以下特質:有自信、有主見、以個人需求為優先,這些人皆被統稱為「Me世代」(Generation Me【註一】)。台灣心理諮商學者暨作家鄭石岩教授,在百年秋季親職人文講座中,談到這個現象,認為台灣Me世代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受到上一代較好的照顧,強調自尊、重視自我實現、生涯體驗的教育較少,然升學競爭壓力大,他們擁抱理想、追求興趣、具備創意和想像力,另一方面卻也呈現執著己見、挫折耐受力低、疏於面對現實、擁抱發財與物質主義、自我控制能力不佳等問題,導致生涯發展出現重重的障礙。

  Me世代的人們同時也面臨資訊化的侵襲。這個世代的孩子長期在電子科技呈現的二維影像中流連,在波濤洶湧的資訊急流中驟進,儼然成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註二】)。資訊化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為人父母應如何循循善誘?如何培養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創造美好的生活?

探索三維空間,體驗實作 

  鄭教授進一步說明,電視與網路雖然便於資訊快速流通與取得,但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八歲以前的孩子若沉溺於其中,將影響大腦發育。

  零到兩歲是孩子神經網絡發展的關鍵期,此時腦神經去蕪存菁,強化有用的連結;大約六歲時再進行一次梳理,大致上奠定了孩童的人格根基。因此,若長時間僅接受影像刺激,缺乏肢體運動與多元活動,失去身體與空間關係的互動,將導致自我與現實的協調性差距逐漸拉大,嚴重者可能出現感覺統合失調(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註三】)的疾病。

  因此,讓孩子在實境中觀察、摸索與活動,有助於活絡神經網路。例如跳舞、歌唱等,可發展肢體動覺,調和身心律動,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娛樂,其實是數理能力的基礎。偶爾帶孩子到野外賞鳥,用雙手調整望遠鏡,雙眼隨著鳥兒飛行,觀察不同鳥類的特徵與姿態;相較於讓孩子雙眼注視螢幕的親子互動遊戲軟體,孩子的感官運用更能靈活。另外,在廚房幫忙的孩子,可以瞭解烹飪流程,如買菜、挑菜、洗菜到調理等,培養系統思考、計畫和行動的力量。鄭教授談到,許多企業家回想起企劃力的養成,皆始於兒時協助家事,自父母親獲得了實作的經驗。所以,「勤勞的孩子有福了!

 

鄭石岩教授仔細地解說Me世代特性.jpg  
鄭石岩教授仔細地解說Me世代特性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活動報導】

鄭石岩教授分享教養孩童的秘訣心法 

──2011年鄭石岩教授秋季親職人文講座-兒童教養的新課題

 

三重國小一樓穿堂來來往往穿梭身著粉色制服的耕心蓮苑老師們,正忙碌地為講座報到處做最後的佈置確認;同一時間,電梯間傳來一群孩子搬運國樂器的聲響,原來是學校的國樂團正好要在中庭團練。當弦樂才拉出聲響,和諧的景象於是呈現:蓮苑的孩子們排列站立迎接參與講座的爸爸媽媽,一聲聲「歡迎您,阿彌陀佛」整齊劃一;搭配著不遠處傳來悠揚的國樂樂聲,為此次的秋季親職人文講座揭開不同以往的氛圍。

這場講座是由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繼今年春季講座後,再度禮請擁有多年心理諮商經驗的鄭石岩教授,為我們講說「兒童教養的新課題」,細說在面對社會的快速變遷及網路流行所引生的虛擬人格等種種現象,家長如何突破困境、提升自我,並引導孩子走往正向成長的道路。講座時間還沒開始,已有許多聽眾早早進入會場就定位;上百位關心孩子教養課題的民眾齊聚一堂,聆聽鄭教授這場春風化雨的智慧饗宴。

 

20111015_460.JPG  
現場來自各地的上百位聽眾,一起聽聞鄭石岩教授的智慧分享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11-016.jpg  

 

A11-017.jpg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