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某一天早上開啟鐵捲門時,低頭望見門縫裡一株小草,挺立翠綠,隨風搖曳,在不鏽鋼板、水泥牆壁間,特別顯得生機盎然。驚嘆它的生命力時,心想:這正是佛菩薩要我們展現的生活,在所生長的土地上,綻放芬芳的花朵,莊嚴生命的風采。
文//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某一天早上開啟鐵捲門時,低頭望見門縫裡一株小草,挺立翠綠,隨風搖曳,在不鏽鋼板、水泥牆壁間,特別顯得生機盎然。驚嘆它的生命力時,心想:這正是佛菩薩要我們展現的生活,在所生長的土地上,綻放芬芳的花朵,莊嚴生命的風采。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我們繼續《無量壽經》〈發大誓願〉第六品的共學、共修。
誦念這一品經文時,不論是隨眾共修,或者是個人定課,都是藉由經文所描述阿彌陀佛圓滿成就的四十八殊勝大願,提醒自己效法、修學。
今天我們讀到第六段、第十二願「必成正覺願」,經文為:「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在成佛之後,所有依信願行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都能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法藏比丘此願與其他大願一樣皆已成就,因此成為現在的阿彌陀佛;而這「必成正覺願」,亦為十方一切諸佛的本願之一,願令十法界一切六道三途眾生,都能成就正覺、齊成佛道。
怎麼樣的教學才符合老祖宗的教育理念與智慧?怎麼樣才能讓下一代紮下善根,成為有良好品格的弟子?應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之邀請,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瑞珠老師以明倫園家塾學校近一年的實驗教學經驗,與大眾簡單地分享傳統文化與私塾教育之理念、實務及成效。 |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
四道人生
無論身在各行各業、具足何種身份,我們都應珍惜難得的人身,把各種角色扮演好,做到「敦倫盡分」,以圓滿此生。
在一篇安寧療護的宣導文章裡,提及「四道人生」的觀念,在生命即將告終,與人世間的親戚眷屬:「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我們在待人接物中,應養成說「請、謝謝、對不起」的好習慣。我們常在有意無意間,因言語或行為使他人產生煩惱;當他人給予我們批評指教,我們偶爾直接反駁,認為自己並非如此;如果能在當下向對方道歉,就能化解不必要的衝突。即使我們並非有意為之,兩方之中,誰能先承認自己的錯誤,誰能立即放下身段說「道歉」,就是和諧的開端,就是修養的表現。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無比殊勝的法緣
昨天在四樓韜誨齋開會時,看到了供奉在執行長辦公室的《龍藏》,也看到了家塾班的家長寄來的一套淨空老法師講述《淨土大經解演義》套書。感恩幕後功臣的四眾弟子,體諒我們未能在電視上即時收看,便將每一集的字幕稿逐字整理成冊。這套書可以連續看,也可以獨立一個章節看。例如剛剛我隨手一翻,都可以看到許多值得與大家分享的開示內容。能夠聽聞此經,真是累劫修來的福份,各位請不要再躑躅懷疑了!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我們繼續共學《無量壽經》的第五品〈至心精進〉。這品經文,是佛陀繼續為眾生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成就的歷史。 上次提到法藏比丘示現學生向老師發願:「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法藏比丘所發誓願,都是為了成就清淨國土,超越十方一切諸佛;法藏比丘無量慈悲,十方一切眾生,凡聞名欲往、十念名號,必能往生其國。如經云:「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法藏比丘所立四十八大願,願願皆已成就,亦已成就佛果。每當誦念經文,我們應從法藏比丘成就願力得到啟發,期許自己成就一切善願。 |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
我們來共學《無量壽經》的第五品〈至心精進〉。
明白境教表法,從中啟發真心
經云:「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法藏比丘以學生的身份示現,向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報告自己的願心。一切的願望,既不是為了自己追求名聞利養,也不是為了貪圖享受五欲六塵。
「智慧光明」的樣貌,有如我們在寺院廟宇以燈作供養,一般人稱為「點光明燈」,這是表法的一種,象徵「點亮心燈」;心燈點亮,智慧就開啟。
淨空老法師開示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五集) 2010/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75 下面解釋「六波羅蜜」,就是通常講的「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願行六度,即法門無邊誓願學與佛道無上誓願證也。」這四弘誓願裡頭的兩句。「又布施治慳貪」,這裡頭幾句講的是自利,你看看慳貪的煩惱,慳貪、瞋恚跟愚痴,前面跟諸位說,這是與生俱來的三毒煩惱,用什麼東西來對治它?用布施。 |
文/戴于山老師 四、深扎三根的覺性教育: 淨空老和尚曾經說過:「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儒、釋、道的三根,儒是《弟子規》,道是《感應篇》,佛是《十善業道經》,只要這個三根紮好了,絕對不會出亂子。」明倫園創辦人陳瑞珠老師,本著這個思想根基,在三重的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實現這個理念,讓孩子們從小學開始背誦並學習三根的儒、釋、道經典,在生活的過程中反覆薰習,直到進入孩子們的潛意識中,並影響著孩子們的未來。 這三根的教育,也在明倫園延續,且延續的更徹底。 |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願不虛發 很多事情都在生活中給予我們啟發。 我每天經過報恩圖書館前,都會向彌勒菩薩虔敬地一問訊,並在心中默禱:「願今天我能與彌勒菩薩一樣,生平等心,成喜悅相,笑容滿面。」從學校回到蓮苑時,我也會在教育餐館前的西方三聖行三問訊禮,在心中發願:「素食環保愛地球,慈悲護生大菩薩。願更多的人們發心吃素、念佛,因吃素心生歡喜,因歡喜念佛持名。」 |
淨空老法師開示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五集) 2010/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 -039- 0175 眾生太可憐,尤其是我們這一代。從前還好,從前的社會還有一點倫理道德的觀念,倫理道德是什麼?那是得福報,人人知道修福。現在人不曉得修福,只知道去賺錢,不擇手段去賺錢,那就造業,造的是惡業不是善業。 |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榮獲第一屆教育大愛菁師獎 緣起於前三個禮拜,那一天我才從蓮苑上完課,剛踏進光榮國中校門口,便遇見楊校長,他就向我提過「教育大愛菁師獎」,乍聽之下還以為是「金獅獎」。 昨天我已經就寢,熟睡中被電話嚇醒,原來是陳老師打電話回來,她要我趕緊將手機開機,說我們可愛的楊校長傳簡訊給我們。手機開機時已經是今日凌晨,真是難為楊校長。看了簡訊後,今天早上向校長確認,他說最近收到不少陌生來電,一直沒有接聽;後來才知道是通知得獎的消息。 校長告訴我:「這次真的有獎金,有三萬元喔!」我聽到就回應說:「有三萬元就很多了。」校長便說:「我也知道妳不是為自己得獎,妳得獎後就可以幫助更多三重地區的孩子。」我只問校長要準備哪些資料?校長就說:「妳不用準備什麼,所有的資料我這裡都有。」上次榮獲全國師鐸獎,所有的資料也是陳老師和楊校長幫我準備的資料,我只有提供兩吋大頭照。真是感謝他們的用心! |
文/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
中颱蘇拉過境,帶來強風豪雨,全台嚴加防備,北北基等縣市也在晚上八點即宣布停班停課。早上終於風停雨歇,由衷感恩龍天善神護佑,祈願人人戒慎虔誠,務必讓災難損害降到最低。
淨空老法師開示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二二集)2010/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佛教眾生,佛清楚,既然你造業,是屬於迷惑顛倒,佛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佛用教學,教你,教你你就開悟、你就明白,明白之後你就自然不會造業。而為說法,我們這才明白,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不說法。我們天天聞法,慢慢覺悟了;根利的所謂是一聞千悟,上上根人,一聽他徹底明白了。像唐朝惠能大師那樣的人,聽五祖忍和尚幾句話的開示,他就徹底明白,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上上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