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陳瑞珠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每當有家長開車回明倫園,孩子們總是會熱請地出去迎接,尤其是如果有載一些東西回來的,不論是晚上加菜的美味食物、還是增長智慧的書籍,孩子們都會樂於貢獻自己的力量。能提的就提,可以搬就搬,真的很重的,幾個孩子七手八腳也合力完成了。或許孩子力氣不大、手腳也不夠俐落,也許有些家長會覺得,何必要讓孩子做呢,自己來更方便呢。但我堅持著,要讓孩子去學習,要給孩子機會。因為從幫忙拿東西的練習開始,以後家裡有長輩客人來了,孩子才會懂得服務……
習慣是培養起來的,最後就顯得自然而然,彷若天性。如果平日沒有讓孩子養成跟人互動的習慣、沒有服事長上的經驗,我們很難想像孩子長大之後,會突然就變成一個舉止得宜、進退得當,一個行為合“禮”的君子。被現代西方社會的風氣所影響,今日國人已鮮少注重傳統文化的禮儀、禮節。或視傳統為落伍,或以為禮教為吃人的猛獸,影響所及,我們的社會與新一代的父母,對禮是越來越不重視了。也難怪現在越來越難看到彬彬有禮的小君子,反而滿街都是不把大人看在眼裡的小霸王。
其實,禮,永遠都不會落伍。
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溝通合作,或者現代人所謂的人際關係,是絕對不會退潮的真本事,也是成功人士必備的條件。在未來的時代,誰懂得服務,誰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尊重,他肯定會在這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這種關鍵的競爭力,其實就是禮所要培養的態度、能力、與品質。
所以禮這件事情,一般人覺得很嚴肅而不願去接觸或學習,其實是忘失了禮的本質。所有的禮或禮節,就是人與人之間在交流感情,但這感情不能夠超過規矩,必須懂得尊重。而它的原則,也僅僅只是一句很簡單但很重要的話:「禮,是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心念」當我們為別人著想時,自然而然會產生合適的行誼,別人自然感到一種被照顧、被關心、被體貼的溫暖,人際間的關係自然和諧。
古人講《曲禮》,這個曲是彎曲的曲,有著時時保持謙卑的意思。曲是一個人願意把自己放柔軟,願意調整自己,願意求全,這代表他心裡上是柔軟的。當我們為別人著想時,別人也會為我們著想,如此的心念與行為就形成了一個善的循環,往往在社會上就能得到更多長輩、同儕的幫忙,而顯得福星高照,處處都有貴人提攜。反過來,一個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的人,就難以得到好的機緣,甚至得罪人都不自知。所以李炳南老居士才會說:「沒有禮節,萬事行不通。」並且「深恐青年同胞,不懂禮節,也免不了到處碰壁吃虧。」
咚咚咚的,才幾下子,孩子們已經將大人的行李提進屋內。輕掩上門,彷彿還聽得到孩子的笑聲;而家長窩心的笑容,就映在我眼裡。不禁輕嘆,教養的教育與投資,畢竟是這世間真正有價值、值得終生投入的大事業啊。所謂『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禮貌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有禮的孩子不吃虧,沒有人會拒絕一個面帶微笑,處處為我們著想的孩子。這是沒有人可以拒絕的美。願我們能重新體現出這份美,讓世人驚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