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來源:教育部電子報;原文網路連結:12)

        很多企業家現在流行身後裸捐,獲得社會肯定,但很少人,願意把他的所得,都奉獻出去,時間長達27年,新北市光榮國中余素華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民國75年,才20多歲的余素華畢業後被分發到三重教書,擔任導師的她家訪時發現很多社經地位弱的家庭,孩子讀書環境不好,連個書桌都沒有,只能趴在茶几上寫功課,甚至因為家長忙於生計疏於管教,孩子放學後常在街頭遊蕩,無人關心。

        余素華很擔心孩子的未來,剛開始學佛的她認為讀經可以導正孩子的品性,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可以讓教育向下扎根,所以她想辦讀經班,提供弱勢孩子一個讀書空間,讀經外,也替孩子課輔。

        他們租了一個小房子,招募余素華妹妹、房東及鄰居的孩子共6人,便辦起了讀經班,孩子每天放學後,就來這裡寫功課、讀經,並由余素華為他們額外加強課業。

      6個學生的小小讀經班,漸漸獲得社區認同,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民國86年,余素華與陳瑞珠成立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當時掏出身上所有錢,經費仍不足,還向銀行貸款,要給這些孩子更好的環境。

        民國91年,學生多到無法容納,得換個更好的環境,他們找到一個社區內的大空間,但卻遭到住戶阻撓,余素華說,她是學校老師,依法不能開設補習班,所以讀經班是免費,但是社區民眾認為可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補習班,甚至看到有些孩子行為不夠好,因此群起反對。

        為了能順利承租到這個房子,余素華不斷拜託主委,還到社區會議上報告,希望獲得住戶認同,她並懇請住戶給12年時間,證明他們是單純的在教育孩子。

        孩子的行為總是不易管教,部分孩子會在社區奔跑嬉戲、讀書太大聲會造成困擾,引發住戶不滿,余素華常得去向住戶鞠躬道歉,還要回頭教育孩子,現在的一切不是憑空而來,得要珍惜才有,也約束他們的行為,這樣的日子過了12年,孩子們的行為終於比較穩定,住戶也因為看到他們的付出與愛心,從反對轉為支持,有些社區阿嬤開始喜歡他們的陪伴,還主動到廚房幫忙,盡一份力。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除了提供好的環境,也提供更好的教育品質。以前學生少,只有余素華跟妹妹負責課輔,還當廚工媽媽煮飯給學生吃,現在有197名學生,共9個班級,只靠兩個人無法照顧,余素華每班聘請3位專任老師,還聘請專職的廚工煮飯,讀經班每天提供午餐,讓低年級的學生中午有飯吃,晚上則鼓勵學生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如果真有家長忙碌,才讓學生留下用餐。

 

        基金會每月要支出一百多萬元,仍提供免費午餐,但在使用者付費及讓孩子了解要珍惜所有的用意下,晚餐及讀經班的費用,就讓學生隨喜捐助,余素華說,有錢的三百元、五百元我們都不在意,沒錢也沒關係。

 

        從以前的完全不收費,到現在的隨喜捐助,事實上,基金會的運作經費都不寬裕,每個月余素華扣除自己日常所需,剩下超過三分之二的薪水,全部投注在讀經班,至今27年。

 

        余素華說,她不知道自己捐了多少錢,因為不曾去想它,在基金會,她也不管錢的事情,只告訴同仁如果經費有困難,一定要提出來,她會去想辦法。

 

        她們的愛,不僅獲得居民、家長的認同,更獲得房東的肯定,2年前,每月12萬元的房租,房東又全數捐給他們,不足的加碼再捐,加上一些隨喜的捐助,還有廚工媽媽自願加班製作便當販售增加收入等,基金會目前運作順利。

 

        去年開始,基金會開始成立家塾學校,收了在學校適應不良、或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等,讓他們在家塾學校上學,也讓家長陪同,一起學習,目前有9個家庭住在那裡,很多學生都慢慢穩定,學習也上軌道。

        沒有結婚的余素華,一輩都奉獻給學生,究竟是什麼力量,可以支持她願意這樣奉獻?她說,她比別人更幸運,擁有好多的孩子,看到孩子行為慢慢變好、心智逐漸成長,畢業後還願意回來看看,就是她最大的動力,也是她最大的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