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營隊報導】

教師的大愛,是學子們幸福的泉源

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  邁入第三日課程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金黃色的陽光沿窗櫺鑽入室內,優美的中國傳統音樂輕聲悠揚,喚醒「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的學員與志工,時間已來到活動第三日。學員們整齊的隊伍徐步前往體育館學習「八段錦」,舒展筋骨,活絡全身細胞。享用過美味的蔬食早點,接著朗誦《弟子規》,準備好上課的心情,正襟危坐迎接第一堂課的到來。

  七月六日上午第一堂課,教師營禮請到名教育家陳真老師,講述「教師的大愛」。陳老師從事教職四十餘年,以愛的教育影響無數學子的心靈。此次課程以自身經驗,分享為師者身教勝於言教,循循善誘的要領,便在於一份熱忱樂觀的心念,以及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理念。

    課後學員們用過午餐,回到顏文隆演講廳,隨著伴奏的樂曲,朗朗清唱「大同歌」和「點燈」兩首歌曲;除了感受歌詞優雅的情懷,也讓上課的心情,藉由歌聲稍作放鬆。

    緊接著下午的第二堂課程,營隊禮請到鄭石岩教授,講述「愛˙創意和希望─社區學校的時代性」。鄭石岩教授是有名的諮商與教育學者,曾任教育部參事,推行學校輔導事務,目前致力倡導心理學、禪學及佛學的應用。本次講述〈社區學校時代性〉,說明社區學校的成果,並傳授為師者以愛教導學生的心法,即是用愛貫徹教學,讓愛源源不絕於課堂。

  晚膳後,蔡禮旭老師特別召集參與「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的志工,勉勵弘揚中華文化者,投入活動利益大眾之時,不可忘記自我心境的提升。做事時,避免執迷於表層的外相,致使煩惱叢生。也期勉大家,必須遵守規章制度,才能讓團隊的組織運作更加流暢。

    晚間的「大圈˙小圈˙一家親」學員分享心得時間,各組先個別分享心得,再圍成大圈舉手發表心得感言。耕心蓮苑共同創辦人-余素華老師與陳瑞珠老師一同主持活動,為學員們的分享提供最好的心靈註解。近日溫暖開放的交流氣氛中,學員更加熟悉彼此,也建立起攜手學習的同儕情誼。期許未來共同實現「良師興國,里仁為美」的目標,為濁世注入清淨的活水泉源。


 

 

 

 

 

春風化雨,為孩子奉獻真誠大愛

─記陳真老師「教師的大愛」課程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愛是漫天漫地無所不在,不管你認識或不認識它、相信或不相信它,愛一直都存在,重點在於我們知不知愛的存在。會不會使用愛?這就與教師有關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師同樣也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端看自己如何去發現。

20110706_005.JPG

「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第三日課程禮請到教職經驗豐富的陳真老師,為與會大眾講授「教師的大愛」課程,分享身為教師,如何以身作則,並用「愛」來教導學生。

愛不是指責,而是稱讚

演講一開始,陳老師介紹起她的名字,說這個名字曾讓一位學生拿來開諧音的玩笑。陳老師想,孩子就這麼直呼長輩的名字,是既不禮貌又會折福的行為。在第四次遇見孩子又來到跟前調皮,把握時機給孩子一次機會教育。老師先是稱讚孩子很有創意,再告訴他這樣直呼長輩名字是不禮貌的。孩子聞言一臉驚訝,像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跟他說。但孩子聽進去了,且日後不管人在多遠的走廊見到陳老師,都會跑過來向老師問好。

我們跟學生的關係有時是緊張的,明裡不能溝通,那就暗裡來溝通,方法就是不斷的送上祝福。

當老師最易犯的錯,就是怕孩子做錯;但越是盯著指正孩子的錯誤,反而使得錯誤更加明顯化。孩子是要教的,沒有教就是師長的責任。但教育的方法,應是常對孩子說他的好,多給予稱讚。對孩子說什麼,他就記什麼、就行什麼,所以要孩子好,就要用好的語言、愛的語言,才能教出好孩子、有愛心的孩子。

一份永久延續的愛

  陳老師接著談起她在學校推行讀經的過程,一開始擔心家長反彈,只在幾位學生身上實行。但見學生反應良好,又正好接下學務主任一職,就大膽在全校加入讀經的課程。願意帶動讀經的老師,學生帶起來特別好,進步得很快;但不願意帶讀經的老師也大有人在。

     陳老師一次心血來潮,靈機一動選在兒童節時辦起讀經闖關活動,並把過關率提高,還把各班獎品排好放在升旗台前,哪班過的關較多、哪班過的關較少,便能一目了然,藉以推動讀經風氣。辦了幾年後才發現,有些老師無所謂,可讀可不讀,他們班的學生所呈現出的規矩就比較鬆散。因此,給孩子的教育方法,從老師教學的誠懇度及成熟度可以清楚得知。

老師的愛是可以延續的

我是一個人,我只要救一個人就夠了;其他都是多賺的,只要開始就不嫌晚。當老師真好,只要教好一個,這一個的愛就可以無限量地延展下去。」陳老師如是說。

陳老師提到一位畢業已久的學生,在母親節時回來送她母親節卡片,也向老師報喜。這位學生剛有了個才出生八天的寶寶,這次來是想跟陳老師取一些教孩子的教材。

這位學生很感謝陳老師把他教得這麼好,讓從小一就開始就頑皮搗蛋的他,能在小五遇見老師之後改正習氣,並立志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陳老師歡喜地拿出《弟子規》給這位學生,叮嚀他要先自己學習實踐,之後才能教小孩讀學。

從學生到學生的下一代,這不正是一種愛的延續嗎?

愛,從自己做起

總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真不知好歹啊!」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情形?孩子懂得家長的言語行為,也懂得模仿,所以仔細一想,孩子的不知好歹也是從家長的習氣而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對導師,要讓孩子有拷貝好習慣的源頭。不好的習氣現在改還來的及嗎?不能只是光對孩子說,要從自身做起;改正自己的習氣,孩子就會跟著改變。

從前的社會,家裡孩子較多,很多事情可從家庭中學會,因兄弟姊妹間彼此教育,相處融洽;與同學也和樂共處,因習慣於團體生活。現在的家庭小孩少,別人對他的好,他不知情;更不知如何對別人好,缺乏與人互動的經驗。

陳老師分享一個有趣的方法,讓班上學生分組,小組裡的孩子就照出生年月來排行,從最大的排到最小的,這樣就有兄弟姊妹,藉此讓孩子學習如何兄友弟恭。

教師的大愛,要從自己內心發掘

陳老師的講演中,不時以故事引導出寶貴的教學方法。在她的人生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如何跨越?陳老師的經驗是:將挫折轉化為有效的行動──「愛」。愛不是知識性,而是理智性的愛,即使沒有人教,也能感覺到那份「愛」的喜悅,只因我們都需要愛。將內心深處的愛發掘出來,愛自己也愛身邊的人,這樣的愛逐漸擴大,便能影響無數與自己有緣的人,讓愛傳出去,讓愛永無止盡;使小小的愛,變成大大的愛。

 

 


深耕社區學校,讓愛欣欣向榮

-記鄭石岩教授「愛˙創意和希望─社區學校的時代性」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愛是給予,讓人感到圓滿歡喜。」鄭石岩教授為從事教育工作者,點出教育學子愛的真諦。

20110706_080.JPG  

    「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禮請心理諮商學者鄭石岩教授,講述「愛˙創意和希望─社區學校的時代性」。鄭教授長年修讀佛法與禪學,在課程中,融合宗教與心理學的智慧觀照,為與會者明指現代教育的正確途徑。課程中,鄭教授也例舉耕心蓮苑社區學校的實踐經驗,期許在座學員們聆聽完課程後,能一同實現社區學校遍地開花的宏願。

愛的影響力

  「發光發熱的生命來自愛。」鄭教授分享自己受到家庭及師長關愛的經驗,說明愛能夠滋養創意和希望,豐富生命的價值。

    鄭教授憶及中小學時,家中遭遇經濟困境,他的母親總是用愛帶出孩子的應變力。一年中秋節,鄭教授當時家裡無餘購買應景食品,他的母親便帶著兄弟姐妹們,蒐集家中可用的食材,自創手工番薯月餅。當時最快樂的記憶,是他與全家人一起享用番薯月餅的景象,箇中滋味至今仍回味無窮。鄭教授說,這是他印象最深刻也最滿足的中秋,感謝他的母親沒有怨怪現實環境的匱乏,以正向思考的生命態度,讓家中的孩子們學會樂觀面對困境,創造出美好的童年。

  鄭教授考上高中後,由於家境貧困,需要自行籌措學費,他的母親便引導他賣水果,鼓勵他走出家門。當時他並不願意,他的母親遂軟硬兼施,教導他如何與人應對進退,終於使鄭教授踏出了進入社會的第一步,也因此慢慢習得了半工半讀、待人處事的能力。鄭教授說,是母親的愛養成了他的才能。「愛能畫出生命的圓,帶給孩子無窮的希望,開拓孩子的視野。」鄭教授如是說。

  在鄭教授的國中年代,他的老師付出關懷,幫助他完成學業,讓他感念不已。鄭教授在國二時,一度有意去做木工師傅的學徒,他的老師得知後,先私下為他繳學費,告訴他學校可以分期付款,其實是以善意的謊言讓當時的鄭教授及其母親接受好意,得以繼續國中的學業。

    大學時,鄭教授的文筆獲得老師誠懇的迴響及肯定,啟發了他日後的寫作長才。鄭教授說,師長的愛就像宇宙中的星雲,它早已運行存在許久,我們才發現它的光芒。這樣的愛,讓鄭教授立定志向,要延續師長良善的教育理念,利益更多的學子。

愛是付出心力,為孩子著想

  「願意付出時間才是愛!」鄭教授堅定地說。

  當學生表現出不恰當的言行舉止時,師長不應立即以嚴詞責備,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付出心力了解學生的真實處境。

    鄭教授說到國中教學經驗:曾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不快地對他說:「道德值多少錢?」鄭教授並未當下指責,察覺或許是孩子的生長環境不佳,才會口出此言。數天後,鄭教授從容自然地邀請學生相談,孩子才說出家庭暴力對他的負面影響。

  身為老師應該思索孩子是否遇到甚麼困難,否則一旦產生對峙,就很容易錯失教育的契機。騰出時間與孩子談天說地,表達尊重、了解和關心,才能明瞭孩子的學習環境,依孩子的遭遇和因緣給予助力。

兩位老師實踐願心創蓮苑

  課程的第二階段,鄭教授分享耕心蓮苑社區學校的發展歷程,以及他與兩位創辦人-余素華老師與陳瑞珠老師,因佛法而相識的因緣。

  當時,兩位老師透過管道面見鄭教授,請示他如何將佛學與工作結合,鄭教授答道:「在教室裡行彌陀的四十八願!」余老師與陳老師聽完一席話後,有感而發,於是集資創辦耕心蓮苑讀經班,實現他們長年來共有的心願:讓下課後無人照顧的孩子,有一個安心的去處;藉由教導孩子們讀誦儒釋道經典,培養出他們正向的人格特質。

  時至十四年後的今日,耕心蓮苑已結合在地企業與社區的力量,使整個社區環境,成為品德教育的大家庭。體驗式的教育方法,以及傳統文化的薰修研學,使孩子們依循中華道統的傳承教法,養成孝親尊師的生命態度。鄭教授說,耕心蓮苑的辦學成果,著實讓他眼睛為之一亮。

  他為耕心蓮苑訂定學術名詞為「社區學校」(community school),只因耕心蓮苑與社區周遭居民們合作教學的歷程,即是「社區動力學」體現於教育的最佳範例。耕心蓮苑為孩子建立多元智慧的學習管道,也帶動當地社區居民良善的互動交流,讓老中青三代共同在社區中學習成長,實是難得的社會現象。

  除了讓孩子在教室學習之外,耕心蓮苑的老師們也帶領孩子參觀台灣各地產業,籌畫節日慶祝活動或擔任小義工,增加孩子的人際互動與見識,也得以落實身教與境教,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耕心蓮苑更可以看到守望相助及親善風氣,是安定社會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鄭教授說:「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社區學校的經驗,是由許多仁人志士攜手打造而成;也因實際的教育成效,使得來自外界的護持綿延不斷。

  鄭教授期許正在任職教師的學員們,能夠汲取蓮苑的經驗,擬定教學計劃,在體制內的教育環境,推廣社區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方式,讓社區學校在台灣各地萌生。

  課程末了,耕心蓮苑共同創辦人陳瑞珠老師,亦是本次教師研習營營長,代表全體學員向鄭教授鞠躬致謝,充滿元氣地勉勵參與學員:「不要忘了自己就是一盞燈,一起照亮寶島台灣!」陳老師也獻上 淨空老法師典藏版的線裝《老人言》墨寶集,鼓勵大家「多聽老人言,幸福在眼前。

  精采的課程,讓學員們參與後,都有意猶未盡的感受,期許未來有緣再度聆聽鄭教授發人深省的講演。

【學員回饋】

百年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

七月五日學員精選日誌

 


今天我看到了一些人、事、物,令我最有印象的是:

 

◎今天下午上余素華老師的課時,看到老師上課題綱內容小不孝之因:驕寵、習慣、樂縱、忘恩記怨。這段文字中,末學最有感覺,也深深懺悔。看到這四個字,聯想到自己在待人處事中,不也常常犯「忘恩記怨」的錯誤嗎?若非如此,我就不會因人事的不圓滿而起煩惱了!有此覺察更該切實改過,以記恩忘怨做為全心努力的「功課」─女恥組‧張麗英學長

對於今日課程中,我覺得有些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蔡老師上課中所說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老師也要先做好老師的身教,學生才能領受老師的道。依循正規,尊敬老師,這點非常令我讚嘆,因為有時候自己會為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而和學生過於親近,忘記自己身為老師的本分,及自己應該具有的教師權威,會讓學生失序。學生和老師雖然不要是死板的上下關係,但也不能是完全的朋友關係,老師的本分及角色應該像蔡老師所說的那樣。─女恥組‧黃家羚學長

在今日行程結束後,我感受到自己有所成長,也有所改變。例如:

◎我今天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我現在會在這裡和大家像家人一樣?不可思議!際遇是奇妙的,我說不出來,在來這裡以前,我丟掉了好多東西:漂亮衣服、香水、高跟鞋……以前的我想過的就是這種生活,有錢的男朋友會開著名車來接我,我一直在過著盲目和物質的生活。從不知道,原來腰也可以彎到90度,也從不覺得助人是快樂的,可是美麗的外表下,心是空虛的,接近我的人都是有目的的。我好痛苦!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可是我在這裡看到的,是愛和希望。大家衣著樸實,可是心地是美麗的。我最放不下的,就是華服和美麗的外表,那就是我想學習的。如果只是虛有其表,這樣的人生,我也不想要。我感謝老天爺疼愛我,讓我有機會可以接近一大群如此美麗的人,和美麗的境界。─女恥組‧李宜珮學長

◎我看到《弟子規》在台灣弘揚得這麼好,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感恩初發心成就這一片善緣的諸位大德,隨喜!感恩!道德教育扎根是刻不容緩的,儒釋道教育確實是生命、家庭、社會、國家的救星。長期接受佛法,並且在各項活動法會義工學習的我,體會至深。有感此一現象,特別歡喜看到《弟子規》傳統文化的推廣,又看到許多的學員和義工都好年輕,內心非常歡喜,對主辦方的感恩和讚歎,非言語能形容。─女恥組‧翁煐娟學長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課程中,老師們也常說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並告訴我們要寬容、留餘地。所以對自己也要包容,對自己也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余老師說:「奇蹟的消失,是由於一顆冰冷的心、不肯相信的心。」所以奇蹟從未出現在我身邊。身為佛弟子,真的很慚愧,徒有其「形」而無其「實」。學佛不以「孝」,那麼也是學假的。因為對父母不感恩恭敬,又如何真的對佛菩薩感恩恭敬?所以一切的一切,還是得從孝順父母做起。─女恥組‧黃婉婷學長

20110706_310.JPG
小圈‧大圈‧一家親心得分享時間,大家歡喜地聆聽營長陳老師講話。  

◎雖然出家,但是對父親的不孝,和我最愛最寶貝的母親的往生,一直無法放下。雖然在父親去世前,我來得及跟他說「我愛你」,我一直盡可能順母意,直到阿彌陀佛來迎,並告知我:「孩子,你的母親我接走了,不要耽心。」但我還是不可開心。
  余老師的課不能用精彩來形容,而是「直入人心」,震動眾人塵封已久的赤子之心。是啊!天下眾生哪一個不曾做過我的父母?哪一個不曾是我的兄弟姐妹?雖然我一向是獨子,連出家師父也只有我一個徒弟,我在家做事的地方也很單純,對人、事、物的應隊進退,在出家後反而是一門辛苦的功課,對父(阿彌陀佛)呼,父即應。
  於是來學《弟子規》,提醒我「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人的思想和行為必有所依,改了不適當的即要建立另一系統,十善很美也是未來正報、依報殊勝莊嚴的依據,以往我背書很快,但這次我不想如此,想要看清哪一句,然後去做到像吃飯般。─女忠組‧會開法師

◎人的一生最怕「早知道」這句話,這是一句後悔的話,在於對父母的孝順,最怕的也是這句事後的悔恨。
 從小父親即早逝,母親一人拉拔,我們姐弟三人,受了非常多的苦及異樣眼光,母兼父職的又要工作、又要像慈母般給予關懷,也是這樣的環境與母親感情就特別深厚。然而,身為母親的天職,讓她總一直不求償的付出,也許這是她的幸福,也是她認為本來身為母親該做的,而我們也一直享受這樣的給予。
  接觸《弟子規》後,慢慢去回想很多畫面、情節,其實母親是在做一個樣版讓我們跟隨。母親在做家事時,剛好有機會在旁邊,她會告訴你,這道菜怎麼做,或這件事應該怎麼做,跟你們做的有沒有一樣……等等。不斷透過每天的做在傳承給晚輩,像母親不看電視,吃好晚餐就進房看書這些習慣,也是在做身教。唉!以前沒看懂,現在才弄明白,所以現在電視也少看了,有的話就是聽法寶,受益匪淺。
  是啊!父母是菩薩,只是我們眼拙了,竟未能辨識出來,所謂「不孝父母,學(求)佛無益」、「諸事不順因不孝」,透過學習,我明白我現今第一件功課,就是要圓滿自己的孝道。此事不圓滿,做其他事都是毫無意義、沒有根的。此生在孝道上,我絕不說「早知道」這句後悔的話。感謝諸位講師的用心付出!─女仁組‧謝佳燕學長

 20110706_006.JPG
大家認真上課的快樂神情。

◎今天的活動好精彩、好充實~幫壽星們這麼開心的慶生,意義深遠,凝聚眾人力量好令人開心感動!這麼溫暖的氛圍,彷彿自己也過了一次生日,如陳老師所說的一般,是每個人的「新生之日」~Happy  
  我們如同幼兒般接受老師們的殷殷教誨,有時還會偷懶打瞌睡,老師們好慈悲善解,還深怕我們沒有面子,為我們找台階下。回想自己在教育現場,能拿出幾分如老師們般的愛心、耐心、包容心?真的非常慚愧難過,深深覺得對不起孩子們,熱忱在日子一天天過中消滅,沒有及時精進、改善自己的習氣,卻總是要求孩子們做好,實在非常愧對孩子們的父母~對孩子嚴格呵斥,孩子下課後還是抱著老師,帶著天真的笑容,幾時我的心量能如孩子們般寬容善良?
  誠心的面對自己,所幸在教育的路上可以不斷修正,祝福自己可以更加精進,可以更有能量影響別人,祝福我曾經及未來的孩子們,如果我不能給你們善良的模範和影響,願你們都能在未來遇到更好的老師;願往後的孩子們,能領受老師對你們的愛~願這份感動一直延續~不斷……。─女仁組‧張琬琪學長

◎還未接觸《弟子規》之前,總以為自己對佛法有些許的理解;認識《弟子規》以後,才發現自己對做人處世的根本道理,並沒有通徹的了解,真的是枉為人呀!(白過40年)
  其實在94年即接觸到《弟子規》及蔡老師講課的DVD,但未深入瞭解。當時孩子才小三,現在已經升上高一,因為當初自己的輕慢、不夠智慧。這幾年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顛跛而行,最後終不得讓孩子德行、福慧紮實建立,現在太後悔了!
  只是現在已經很清楚,傳統文化對大眾的利益。現在起而行,我要帶著孩子,一齊來學習,凡事不怕慢,只怕站,只要有一、二個人願意聽,就要說。
  自己在對人事物的恭敬心上,慢慢在調整,我慢心也在修正,以前踩在學佛的誤區上,而不自知;現在用《弟子規》的精神來觀照細微處,才能做到掃心地的作用,像警察抓小偷,無所遁形(但是目前偶爾小偷會跑走)。
  一切種種仍尚待加強,但是堅信一切在師長們不停歇的教誨指導中,能愈來愈趨向正軌,為世界大同盡一點微薄之力。─女廉組‧劉淑玲學長

◎老和尚:「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法無高下,儒釋道自是一家,學習傳統文化做個明白的人,煩惱輕,智慧長,當然也是人生最高享受。
  今天蔡老師在課中提到,有時候學習傳統文化,時間的長久,不代表德行的高下,沒有正確價值觀,往往增長了傲慢,甚至自己還不自知,那叫謗法,所以正確的知見,非常重要。依法不依人,好好的慎思、明辨~
  今天見到這麼多年輕一代來學習傳統文化,真的好棒!出發心容易,恆久心難持,希望大家願心永不退,凡事都不能一蹴可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耐心是對我們一大考驗。─女廉組‧游湘庭學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耕心蓮苑 的頭像
    耕心蓮苑

    愛‧和諧一家親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