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園地


每一日的朝聖

 

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今天繼續《無量壽經》〈發大誓願〉第六品的共修。

  讀誦這一品經文,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彌陀如來在因地發願,看盡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以及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的苦難,擷取每個佛國淨土的精華,並捨棄眾生的各種苦難,所創建最美好的極樂世界。

   從第六品的二十四個段落、四十八願條目,我們可以清楚明白,極樂世界是一個很棒的修學環境。上禮拜跟各位介紹到經文的第四段,今天進入第五段,經文為──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徧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這段經文為阿彌陀佛的兩個大願:神足通願、遍供諸佛願。

神足通達,供養諸佛

   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即是第十「神足通願」,為六種神通變化之一。《無量壽經》〈歌歎佛德〉第二十七品中,就提到「彼國菩薩,承佛威神,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供養諸佛。」我們在娑婆世界,來回中南部,就算是搭乘高鐵,也不可能在一頓飯的時間內完成來回的車程,何況要到世界各地,所花費的時間就更長了。但極樂世界的眾生,在一頓飯的時間內,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前往無邊佛國淨土,供養諸佛菩薩。

  「波羅蜜多」為梵文,即「圓滿到家」的意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不論我們這一生是酬償業報或要完成使命,懂得運用智慧,便能幫助我們轉化業力為願力,有如乘願再來的佛菩薩化身。我們學習佛菩薩的智慧,如《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我們也以老師的身份來為學生說法;藉由教學相長,師生一同得到法喜。

  經文云:「經須臾間,還其本國,都悉集會七寶講堂。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既供養了諸佛菩薩,極樂世界的眾生只要在須臾之間,就可以回到極樂世界,在七寶講堂內集會,聆聽本師阿彌陀佛講經說法。

  人世間最珍貴的財寶,莫若黃金等七寶;人們以七寶製成飾品,作為富貴的象徵。但對比極樂世界,老法師說:「黃金在極樂世界是鋪馬路用的、鋪地的,像我們現在柏油鋪柏油路。」七寶不過是極樂世界的建築材料。在極樂世界,人人財寶豐沛,處處得見;無有缺乏,不畏得失。人間與極樂的福報,實在是天差地別!

  「供養諸佛」需要伴手禮。第二十七品經云:「華香幢幡,供養之具,應念即至,皆現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諸佛及菩薩眾。」在人世間,我們逢年過節,或拜會長者,都要費盡心思,挑選合適的伴手禮來贈送。但極樂世界的眾生,可以隨著心念變現禮物,不用為了找禮品操心;所變現的禮物,必定是珍貴奇妙,非是人間世上所能見到的物品,而且都能使受禮者心生歡喜。

  佛教的宇宙觀,提到「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共有六層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四天王天內,住有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位天王,分別駐守著一四天下──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以帝釋天為首,即民間所謂的玉皇大帝,亦即基督宗教的天主、上帝所居住的天國。夜摩天是描述天內居住的人民,每日都在歡喜與歌唱聲度過,非常地快樂。兜率天又叫知足天,是後補佛住的地方,彌勒菩薩就住在兜率內院講經說法。化樂天的眾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變現自己想要的事物,不必像人世間要辛苦地耕作或製造,甚至在創造的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而他化自在天,為天魔所居處,福報比其他天眾更大;需要什麼事物,其他天的天眾就要為他們變現供給。

  既然欲界的天眾之中,就有變化自在的能力,何況極樂世界?然而,這一切不可思議的境界,都是託阿彌陀佛的萬德洪福,加持我們所得到的能力與福報。

量大福就大

  「以奉諸佛及菩薩眾」。這段經文是表示,極樂世界的眾生,不但將寶物供養老師(諸佛),也供養同學(菩薩眾)。

  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諸佛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自負驕傲,要求學生只專門供養自己,不去遍供諸佛菩薩。阿彌陀佛鼓勵學生們遍遊十方佛剎,供養諸佛菩薩,廣結無量善緣。緣份結得愈廣,未來能救度的眾生就愈多。

  在極樂世界的眾生之中,除了佛以外,人人皆是菩薩;人間所尊奉的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到了極樂世界後就是我們的學長。這段經文的表法意義,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贈禮禮節;有賓客來訪,除贈送禮物給帶領的主客,其他隨行的賓客也應贈禮。

  例如上週日,馬來西亞漢學院的宋校長寶蘭女士等三位老師,一同前來蓮苑訪問。我們除贈送伴手禮給宋校長外,其他隨行老師也一併贈送。贈送每一位老師的禮物,都平等貴重,代表我們對貴賓的恭敬心,也結下深廣的緣份。

  如老祖宗教導我們:「量大福就大。」阿彌陀佛的心胸,就如經上所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法中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簡單說就是請客,請人食用健康安全的食品;或者不一定花錢,盡一份心、盡一份力地幫助他人,也是布施。愛語是不用花費就做得到的事,給孩子一個鼓勵、微笑、讚美。利行,如拍照時,用真誠地笑容來供養攝影師,除了能拍出美麗的照片,也可以給攝影師歡喜。同事,則是用朋友的立場,幫助人解決問題。

人人是佛,天天朝聖

  孩子回到蓮苑,通常從大門經警衛室走到教室,中途還經過報恩紀念圖書館。圖書館內供有彌勒菩薩及四大天王,雖然塑像不大,但彌勒菩薩笑得很自在,四大天王也莊嚴威武。

  每當我要到學校上班前,會習慣性地先到圖書館前,向彌勒菩薩、四大天王問訊禮敬,提醒自己:人身難得,無常迅速;還有多少健康的時日,可以從事教學,廣結善緣?除了發起感恩的心,也應效法彌勒菩薩的歡喜自在、四大天王的中道、增長、廣見、多聞。

  我們在娑婆世界的早晚課,不過就是誦念《無量壽經》等經典;在極樂世界每日的早晚定課,就是遍遊十方諸佛國土,供養佛菩薩及諸賢聖僧,並聆聽佛菩薩講經說法。供養是修福,聞法是修慧,在極樂世界一天的功課做完,就是福慧雙修了。

  在《講記》裡,老法師開示道:「現在有很多人要到大陸去朝拜四大名山,你們想想有沒有必要?說老實話,不但一尊佛見不到,連一個小乘須陀洹也遇不到。看得太多,是非就多,煩惱就多,不如在家裡老實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去遊歷。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觀光旅遊,現在一心一意的修西方淨土,這就對了。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是正確的選擇。

  增廣見聞是為了印證所薰學的經文教法,然後將心契入朝聖之路。如果未來我們有緣參加朝聖的旅行團,必定要清楚自己所費不貲地出這一趟遠門,目的在哪裡。

  每一次出國旅行,都是難遭難遇的經歷。一生能到幾個國家?同一個地方去了一次,下次還能不能再訪?也要那個地方仍然存在,一切平安。例如日本311大地震後,許多知名的景點,如東北賞楓名所的岩手縣,以及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北海道函館,從地震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了。

  通常我們參與旅遊,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的搭車途中,不是看電視、影片,或者唱卡拉OK,不然就是聊天打發時間,無聊便倒頭睡覺。老法師提醒我們,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周遍巡歷,供養諸佛」,凡參與旅遊,儘可能「少睡眠,多清醒」,把握難得異地旅行的因緣;只要是路途行經的地方,我們一路念佛,迴向在地的一切眾生,皆能隨著佛號音聲往生極樂淨土;亦祈願當地的土地神、山神、川神、大地護法神等,保佑當地風調雨順、天地安寧。即使只是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已結無量無邊的法緣;縱使不過一次的旅遊,我們已與眾生結善緣、法緣、佛緣。

  我曾想到印度旅行,朝禮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及說法的聖地。曾經寫過《傾聽恆河的聲音》、《毛毛蟲變蝴蝶》等書的道證法師,他有一本書名為《朝聖之旅》,是法師在還未出家之前,到印度朝聖所寫的紀錄,內容圖文並茂。我初學佛時,沒有辦法到印度朝聖,就從這本書中,一窺聖地的莊嚴妙境。

        現在,我仍然沒有因緣到印度朝聖,或者到中國朝禮四大名山,然而佛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自己是未來佛,每天進入教室,也將教室當作是聖地名山道場,把每一位學生都視為未來佛;自己的糊塗只比學生少一點,所以不必高高在上,但願彼此教學相長。如此一來,我每天都是朝聖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