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亭君老師 

   一日,用大心大量推廣原始點療法的張釗漢醫師,以爸爸的身份拜訪耕心蓮苑,和老師討論著如何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機緣,幫助孩子在生活細節上自理得更好。為救度病苦而四處奔波、漂泊的張醫師慚愧地談說著因忙碌而讓孩子從三歲喪母後較缺乏關懷,並且常因張醫師工作的關係轉換著學習的環境,變成有著許多需調適之處,著實令人心疼。為此,張醫師特地來訪,仔細聽著老師闡述如何救孩子的理念與方法。當下,那是醫學界「身體的原始點」與教育界「心靈的原始點」的重要交流與共鳴:同樣重視著「根本」——原始點,同樣都以「愛」出發,重實質不重形式。傳統文化的人道關懷、菩薩的長情大愛,在會談中,在醫師及老師的臉容中綻放著溫和的光芒,一心祈願著孩子能在愛與溫暖中自然的成長!

   四天過後的下午,張醫師親訪耕心蓮苑位於桃園的培育中心:明倫園家塾學校。一入園,老師與張醫師慢步在碎石子路上,潺潺的流水、交映的綠意、愉悅的鳥鳴在靜謐中更顯禪風。將入玄關,張醫師與老師仍暢談著,只見歡迎隊隊長——小二的經杰探出小腦袋瓜,準備帶領大家迎賓,待客人一到,在掌聲中,聽著滿耳「真真高興地見到你,滿心歡喜地歡迎你」的歌聲,張醫師在眾人有禮的簇擁下,喜悅地換上孩子們彎身遞上的拖鞋、進了老師辦公室。怡然自得的氛圍,在半年中,透過老師及八個家庭放下身段、縮小自我的用心經營,透發出傳統文化大家庭的大愛與互助的精神,讓張醫師確實感受到台灣在傳統文化的軟實力!

辦公室裡,五歲的維綱挨在老師身旁,溫順的他不禁讓張醫師稱許著:「好乖啊!」實在難以想像半年前維綱哭鬧不休、踢媽媽、咬媽媽的模樣。

在張醫師驚訝中,老師開口說道:「台灣在承傳古德教育上,尤其是人文的發展上有溫厚的教養力,但,在近二十年中因社會變遷、教改失當,廢失了許多傳統。」

聽到這兒,張醫師頻頻點頭,連說著「是是是」。老師則繼續說著:「我們這裡的教學融合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所以稱做『家塾學校』。親長們住在這邊,零距離地觀察我怎麼教,我希望家長學會怎麼教小孩。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講究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所以不讓家庭跟孩子做切割。週末時爸爸也會住進來參加親師共學,週六早上孩子做修學報告,讓父母更加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下午進行親師共學時,孩子則自習寫作業、到戶外拔草及整理環境。待會希望您可以跟親長們對話,也可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教學狀況。」

極度關心孩子學習狀況的老師接著說:「現代小家庭的能量較薄弱,父母常因工作忙碌,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若能在教養上讓孩子有大家庭的生活,對孩子來說會更有幫助,而這也是當初成立家塾班,希望恢復傳統大家庭的原因之一。像我們這邊假如其中一個親長有事,其他的親長就會代為關心她的孩子。這是我們樂見的。」

聽著老師談大家庭的好處,張醫師一面稱許,一面談道:「對於忙碌的父親來說,能有這樣的教育環境,給孩子更完整的教育,父親就能更安心在外衝刺事業。」

習慣關心病人的張醫師接著打了個比方:「教育孩子就像醫病,把病醫好了,應該沒有後遺症,若是每次病都好了,卻變得越來越虛寒,這樣的成功會讓我不安,因為我怕看不見的心態未必如表象令人放心。」

老師進而說明:「要幫助一個孩子,得了解他整個心理發展的歷程,所以必須從過去的蛛絲馬跡裡蒐集資料,但,資料性的東西對我來說也只是參考,我注重的仍是與孩子面對面的互動。」

張醫師進一步談論環境對人心理的影響:「一個地方若無法配合人的生理發展,就像讓人睡地板,即使二、三十歲時體力沒問題,但對人而言那是冰敷,長期下來令人擔心!或者讓人一跪、一站就是一整天,這對人而言也是不自然的方式。教育上若也用這種壓迫的方式讓孩子突然間變得很乖、懂得感恩,乖到書也願意背,背經變得很快,變成機器,這會令我困惑!」

聽著張醫師的感嘆,老師不禁說道:「即使不用這麼苦的方式,也能讓孩子改變、讓孩子學會習勞、讓孩子輕鬆地背書啊!」

仁心仁術的張醫師帶著糾結的心說著:「如果教育變得比軍事化還要嚴厲,即使孩子變乖了,也會令人內心掙扎的。」

想到教育若變成這樣,老師不禁悲憫且激昂地說:「我們只要孩子變乖嗎?我們希望孩子因被壓抑、折磨而變乖,還是因『愛』而自動自發的變乖?以明倫園來說,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有處罰的事實卻無處罰的情緒。幫助孩子改過時,我們注重揚善於公堂,歸過於私室,努力呵護孩子的尊嚴,這樣孩子也才能學會尊重別人。」

老師一邊請張醫師喝杯茶,緩緩氣,一邊又說:「我們今天辦教育是為了愛,您看那邊有一張小椅子,孩子若犯錯,我們是請他坐在那兒好好反省,不會強要孩子一步到位。這就像身體長期有毛病,得要慢慢調理,不能下藥過猛,否則會不堪承受啊!同樣的,孩子無量劫來的習氣也得慢慢調理,溫火慢燉,孩子才不會驚惶。《孝經》上說:『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孩子若做錯了,我們讓他感覺到我們的愛,教他怎樣修正,讓他自然產生恭敬的心,讓他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若過於嚴厲,孩子的心理會生病啊!」

為孩子不捨的張醫師似乎受了重大打擊似的,沉重地說:「若是這樣,連我也生病!」

一心救孩子的老師繼續分享:「有一個孩子,因為已經過了半年,他的壞習慣仍未見改善,昨天我便處理了他的狀況,讓他進綠色小屋自己去成立一個國家,去體會若你不能和大家合作時,你自己一個人過會如何。但,我們每個小時都會去關心他,同學也去。不過,這種處理方式不能用太久,久了孩子會麻痺,感情會變得不靈敏,就像積勞成疾,恢復力會比較慢。」

英雄所見略同,張醫師語重心長地說:「您談的,我這一路上都在思考,若這種嚴厲的磨練每個人都經歷過,而旁邊的人也不敢對他們施予同情心,久了會變得麻木,會習以為常,甚至合理化,這樣的孩子令人擔心!」

老師接著說:「苦過你的苦,會同情你、悲憫你,但,不能操練過頭,否則孩子的心理會受傷。」

張醫師進而說明:「過度磨練,孩子的心理會受傷,但表面都變好了,變得和這裡的學生一樣恭敬,會讓我看不出有何異樣,但,我只覺得不安。」

老師斬釘截鐵地告訴張醫師:「這是你醫學上所累積素養的直覺,雖然不是學教育的,但你會聞嗅到不對勁。」

張醫師表示:「這的確會讓我難過到睡不著。」

老師肯定地說:「除非我們冷血啊!我們希望孩子能心甘情願接受教導,保持他們生命的尊嚴,且有辦法理性地去想如何做生命的主人。我們不贊同以奴隸性的、折磨性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會扭曲孩子的心靈。」

張醫師又說:「是啊!心靈被扭曲的孩子臉上沒有溫和的喜悅,不喜也不悲,成熟到讓家人快認不得了,甚至還會跟家人說:『你這樣關心我,你的情執比較重。』怎會這樣呢?家人是關心他,愛他啊!」

一時感到不可思議的老師緩了緩後說道:「這不是成熟喔,這是邊見。不紮三根學佛,非佛弟子;不能拿這些名相來玩弄佛法啊!」

針對「愛」,老師再一次強調:「中國文化就是愛、和諧、一家親,愛擴大後,用大心大量愛眾生,就是博愛。這樣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弘法。我們希望孩子是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培養成聖賢,而不是目標化的聖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