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雅雯老師

     慈悲愛護一切生命,不僅僅是佛法的基本信念,也正逐漸成為普世公認的價值與準則。沒有一個人、或一個物種能單獨地活在這世界上,證明生命間的緊密聯繫不能割裂。愛護周遭一切有情眾生,不僅護持了善良心念,也是為自己與他人創造更好的環境與緣份。

 

               在讀經課時經營「君子遠庖廚」的內容,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主要是說君子有仁愛之心。末學問孩子,為何君子遠庖廚?孩子立刻回答:「不忍心看到,活生生的動物被割宰。」凶狠是一種習慣的問題,慈悲心亦是長期薰修的結果,所以君子會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護持自己的慈悲心。 

 放生魚  

               曾經跟孩子經營一些小故事,像是小動物也都有家親眷屬,有一天,小動物的爸爸媽媽外出覓食,如果途中卻被人類抓走了,動物寶寶在家中等呀等,一直都等不到,此時的心情會如何?天性善良的孩子,很自然地回答:「動物寶寶會很傷心難過,不知道該怎麼辦。」可見愛護一切生命,實是孩子的本性,只看有無善加引導而已。

 

                 一位孩子說道:「爸爸將家中的老鼠燙死了!因為牠會和狗兒搶食物。」孩子的話語透露著他的擔憂,全班也專心地聽著。我說:「經典上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爸爸為了某些因素而傷害了小生命,是沿用以前長輩的作法,因為以前的長輩沒有告訴他,生命也是需要被愛護與尊重的。」,也讓孩子把「親有過。漸使更。怡無色。柔無聲。」的經文複習一遍,學習柔言的勸導。我們教孩子在家長還未改變前,更要以虔誠恭敬的心為已往生的小動物念佛做三皈依,迴向小生命能往生善道;同時也念佛祈求佛力加持,讓這些生活在同一個空間的小動物們能有屬於牠們安穩的環境,求佛菩薩保佑牠們的安全。     

 

      慈悲愛護一切有情眾生,並為動物三皈依的功德利益,古往今來有許多的公案。其中廣欽老和尚在年輕時的放生故事,很值得參考。老和尚年輕在大陸時,常常在溪流放生水族;時光飛逝,四十幾年後,廣欽老和尚也來台灣常住弘法利生了,許多佛弟子每逢星期例假日,常常會上山去親近善知識。有一次,一位四十多歲的年輕企業家也利用假日來拜見老和尚。當這位年輕企業家一踏進門,廣欽老和尚忽然喊了一句:「你來了呀!」

 

      剎那間,這位年輕人被震攝住了;他想起了前世還是一隻小魚時,就是一位老和尚為其三皈依、灑淨、祈福,藉此殊勝因緣而脫離了畜道水族之身,投胎來台灣這塊福地。也就是這份善因業緣,今世很自然的喜歡學佛,並對廣欽老和尚有一股奇妙的親切感;原來,眼前的廣欽老和尚就是這位年輕人前世的大恩人!於是這位年輕企業家痛哭流涕,再三的脆拜謝恩,且日後常護持佛教。

 

      以佛法的因果觀念來看,慈悲護生會結好緣、結善緣,是必然之事。即便以世俗的角度來看,一個愛護生命的人,肯定也會有更好的人緣與更多的貴人。試問,誰不喜歡與慈悲善良的人為伍呢?如果條件能力相當,一個有愛心的人跟一個冷酷的人,誰會更被長上與同儕重視呢?

 

      一日,正當全班打掃完畢時,驚見地板有一隻小蝸牛正緩緩移動。孩子驚訝地看見這一軟濕的小動物,更訝異居然是在教室裡看到牠。末學於是請孩子將小蝸牛送到屬於牠的地方──小花圃。或許是在都市成長的緣故吧,以前我們習以為常的蝸牛,對小朋友來說卻如此的陌生,不敢用手抓,後來是用小掃把和小畚箕將牠掃起來。我請孩子為這位初來乍到的嬌客,誦唸皈依文及佛號,大夥便開心的圍過來,虔誠地誦唸;但願小蝸牛能此生畢,投生更好的善處,學習佛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後大家一起走到小花圃,確認小蝸牛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臉上紛紛露出歡喜的笑容。這小小的一件事,不正是落實「愛護小動物」,以及〈和平頌〉裡的「人與自然環境、一切萬物,皆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嗎?。

 

      或許就是在這樣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的相處與經營,孩子更懂得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某天,新生阿駿在教室的座位發現了蝸牛。平時內向到不敢舉手發問的他,為了小蝸牛,這次卻勇敢舉手。一旁有經驗的同學便帶領著阿駿把小蝸牛放到花圃。還有孩子在學校將蝸牛放到安全的草地,避免路過的人們將牠踏碎;而看到的同學也全都隨著她,將下雨過後跑出來的小蝸牛一隻隻的放回草地。孩子彼此因為「相觀為善」,互相學習,圓滿了善舉。也許就是這一份的善念,將啟發一連串善的回應,孩子們的善緣與貴人,就在無形之中漸漸增加呢!

蝸牛 (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