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惠珠老師

 

現在的社會講求速成,沒有立即的成效似乎注定被淘汰。在速食店點餐,等候超過三分鐘就可以客訴,連手機也從三G邁向四G,大家都在追求速度更快、品質更好的境界。對於這樣『求快』的社會現象,「呷緊弄破碗」、「有一好無兩好」等一些俚語有時會浮現心頭,便不禁自問:「快真的就有比較好嗎?」但事實上,我們都明白,哪有完全事事雙贏的好康。

 

在蓮苑工作的我,就常覺得教育要速成是件很困難的事。如果能遇到功課資質好、品行又好教導的學生,對老師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在教學成效上,立竿見影也變得容易多了。

 

不過,回到實際教學現場來看,一個班裡什麼樣的學生都有,即使大家都知道品行重於課業成績,但學生成績一旦退步,家長還是會想把孩子轉到以加強專科為主的補習班;顯然地,在現實中,成績取決一切。

 

每每遇到學生這樣離開,內心是難過的。良好的讀書習慣,怎麼會是靠狂寫考卷、教鞭鞭策養成的呢?到底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才是對的?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有「快」又好的效益?

 

10830553_1040984565918850_6326401777600213806_o  

記得剛來蓮苑帶讀經,第一次接手就帶到高年級的班,那時對於如何跟小孩子相處、如何帶領他們學習,總是感到非常緊張。教學相長,不是孩子在學習而已,我也學習著如何處理學生的問題。

 

那個班每個學生的個性都非常鮮明,所以上課時,課堂內常有如五胡亂華般的精采。班上除了慓悍的學生,當然也有極為溫和、無聲的學生。不過,很多學生的溫和、沉默就像他一樣,是來自於沒自信的消極。

 

這孩子在各科的學習上普遍都非常落後,縱使已經升上五年級,對各科理解程度依舊只停留在二年級階段,學校的聯絡簿常是紅字滿篇,被導師寫滿了「功課缺交」、「考試不及格」,甚至是「同學排擠」等負面評語。長期下來,孩子也變得怯懦、沒自信。有時他在教室散發出的安靜、沉默,總是讓人格外心疼。

 

鄭石岩教授《覺教導的智慧》這本書使人啟發甚多,讓讀者心有戚戚焉。其中,〈維護自尊〉這一篇裡,鄭教授指出:「這些考試挫敗的孩子,是否曾在另一方面獲得成功的經驗?……每天都在貶損自信,得不到成功的悅樂下,他們會什麼樣的方式尋求補償呢?」

 

我想這類的孩子是非常需要被鼓勵的暖流,接著書中又提到鼓勵孩子的重點:「支持和鼓勵必須有明確的行為目標,不可籠統的加以讚美。培養孩子的主動思考和積極態度,必須先設法使孩子主動表現之後,才對他的行為表示支持和鼓勵。」這孩子到蓮苑學習經典和練習功課的時間,每天只有三個小時,我如何在這短短的三小時內,發覺他的亮點,並讓大家看到且認同他的努力呢?

 

於是我每天抽出半小時,讓他從基礎的乘除演算練習起,還特意派些簡單、他有能力完成的工作讓他做,像是發經書、打掃廁所、擔任排長等事務。當他認真且完善的完成工作時,我就會在班上特別表揚他努力認真的一面,並讓他享有一些福利以茲鼓勵,例如自己選座位坐、免打掃一次等。

 

但是在功課方面,他還是有被動、散漫的時候。譬如周休過後,他會缺交抄寫生字的練習作業,或是在半小時內,十個造句只寫了五個造句。其實這類造句只需將答案抄上本子就可以完成的,但他常在寫功課時放空了,或跟同學聊天玩了起來。

 

每當這樣的狀況一發生,我就會在課後把他留下來,讓他繼續完成未寫完的功課,同時清楚地告訴他:「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要自己去維持的。功課常缺交,不但會面臨後續的罰寫,原先的作業還是得補完。同時,班上的同學都睜大眼睛在觀察並好奇,如果你沒寫完功課,老師會怎麼處理。」

 

「不處理顯得不公平,同學內心就會有聲音;處理了,你難過老師也心疼。老師從未要求你的分數,但我們可以盡本份。看到你幫忙老師做事,老師很開心,因為你是一位肯負責任的孩子……」我們常說,成績低成就的孩子很容易自我放棄,所以更要讓他們明白,雖然成績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寫功課這件事,除了有自我驗收的作用外,更是培養責任感不可或缺的訓練。

 

上述言語中,傳達的溝通重點在於,在訴求孩子養成盡本分的責任心的同時,還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懷、仍是被肯定的。

 

一整個學期下來,這孩子在課業的表現上,仍然沒有太大的起伏(哈,雙方都盡力了,但就是沒辦法像電視演的那樣,有一個把孩子變成為天才的結局。)不過,整學期的努力後,同學們變得更願意接納他,下課也會主動找他玩遊戲、和他聊天。而他也隨著同儕關係的改善,在蓮苑上課更開心了。

 

孩子都是聰明、有感的,多半也會觀察老師對某個學生的好惡取向,來決定和那位同學的互動態度。所以蓮苑老師特別著重每個孩子的品格培養,也讓大家都明白一件事,同學成績的低分跟他的為人品行並沒有絕對關係。

 

就在那孩子畢業後兩年的某天下午,他突然跑來找我,而我則是很訝異他的出現。靦腆的他依然不多話,只說:「就想來看看蓮苑,來找老師。」沒想到之後幾乎每兩年,他都會回來找我一次,保持著他一貫靦腆憨厚的笑容,靜靜看著我。

 

國中畢業後的他沒再升學,現在已經出社會賺錢了。幾次對話,從他的言談中,知道他是一位愛護妹妹的哥哥,工作之餘,還要準時接妹妹下課。他也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思考後決定直接上線做粗工;沒有抱怨,沒有好高鶩遠,只是很單純的面對生活,這樣的他,反而給人一種獨立而強韌的陽光印象。

 

談到此,為何我會對這位學生回來探視自己,會感到如此訝異呢?在我和他的言談中,我看得出他對自己的生活是有自信的,他甚至跟同行的朋友大方介紹我這個人:「這是以前教我的老師,很照顧我。這個地方是我以前上課的地方……」

 

瞬間,這孩子讓我看到從事教學工作最大的感動。我想,蓮苑真的是一個教學相長的好地方,因為我們願意放慢腳步,陪著孩子一起跨出成長的每一步。

 

學生謝謝身為老師的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讓他感受到真正溫暖的關懷,而我也為此深深感到震撼。我們很難預測自己何時會成為孩子心中的亮點,更因為一句鼓勵或肯定,就可能成就他們心中的一個春天。

 

最近,翻著〈學記〉,上頭說著:「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我發現古人在心理學上也是有研究的,這樣的道理居然和鄭教授的理論不謀而合;教師的任務,從古至今,都是增長學生的長處,拯救學生的缺失。然而,沒有一本書或哪個古人提倡「速」成班,道理正在於深知教育,是源遠流長的付出和努力,不是一時片刻速成的,就連學習態度的養成,亦是如此。

 

最後我還是要謝謝這學生給我的教學回饋,感恩蓮苑這個大家庭共同守護品德教育這條路,我們希望給孩子是一個春天的種子,讓他活出生命的豪氣來,更希望在升學主義的教育體制下,大家能願意給「時間」,一起來種下這顆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