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員蒂老師

    在蓮苑,我們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習慣,也鼓勵他們為人服務。午餐時間,他們不是「飯來張口等飯吃」,而是起身動手準備午餐。

    很喜歡觀察著他們如何互動。瞧著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分配工作,大孩子還會用十分有經驗的「小大人」口吻彼此提醒,教導比較小的弟弟妹妹如何幫忙呢!

 打菜2  

教師思考:(一)賦予孩子們任務,對孩子來說是最真實的肯定。孩子會覺得他們被信任,老師願意託付我,代表我有承擔任務的能力,也代表老師相信我,給我機會。所以,當他們願意做事,為大眾幫忙時,具體的謝謝他們的用心,賞識地給他們一個大拇哥的手勢,他們都會很開朗的笑了出來,害羞地孩子還會低下頭來竊喜的偷笑呢! 

 教師思考:(二)偶而,當他們出狀況時,比如盛飯盛菜時,不小心把飯菜打翻,他們會很慌張──這時也是教師在陪伴孩子:「如何面對自己犯錯。」若在這時老師擺一張臭臉,大聲斥責,則孩子會學到的教育觀是:「犯錯很罪過,老師會罵人,我真不應該!」此為威權下的負面引導,養成孩子「自責」的焦慮反應,長久下來,孩子只要一犯錯,他就有制約反應,「一做錯,就害怕」,並且會過度在乎老師的評價,養成了「以在乎他人眼光過活」的認知。 

         反之,當孩子不小心犯錯時,判定他是「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造惡,當然有另外的教育方法)不妨拍拍他們的肩膀,鼓勵鼓勵他們:「做錯就是在學習如何再把事情做得更好!」 

打菜3  

 (上圖:小二的品劼,做起事來,勤快又熱心。)

         當孩子在生活中犯了錯誤,該怎麼引導他,陪著孩子處理他的錯誤呢?這裡就以教學現場的打飯菜為例,透過四個步驟與引導,讓孩子開顯他本有的智慧與潛能,更加成長與茁壯!

 步驟1.WHAT:先引導孩子去看發生什麼事?(比如盛裝飯菜時,打翻了飯菜。)

 →要孩子先張大眼睛認清狀況,先觀察,別又先急著解決問題。

 

步驟2.WHY:請孩子想想為什麼會做錯?(我太粗心了、我急急忙忙,心太急了,才會打翻飯菜。)→學習做事也是在訓練自己的心,此時教師可簡略引導,讓孩子想想自己方才如何使用自己的心,並去感受、看到自己的心。

 

步驟3.HOW:請孩子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把掉在桌子的菜撿起來、拿抹布來擦、下一次裝菜時可以慢一點…)

 →聽著孩子自己想要如何解決問題,是教育現場最美的時刻。在國小階段的生活教育,很重要的教育觀是「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我喜歡孩子們自己說出來他們想要怎麼做,小小年紀的他們,眼睛滑溜溜,小腦袋轉啊轉,答案總是令人驚豔;那是從眾生皆有的佛性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如果事事都由我們大人解決,孩子的智慧就不會開發、顯現了。

  

步驟4.Company:陪伴著孩子一起去處理問題!

 孩子們想出問題後,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別在這時伸出大人的手,幫他善後。但當他願意自己try、自己摸索、自己面對時,此時教師的眼神、肢體語言、教師的從旁關心,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師無法隨時環顧孩子每一個動作,但在他面對自己犯錯的後果時,這個關鍵時刻,教師一定要在旁鼓勵肯定,給予建議。如此一來,會舒緩孩子做錯事的恐懼,也會因老師的陪伴而安心,並且知道下一次再犯錯時,自己如何去處理。因此,下一次班上有孩子做錯一樣的事情,教師便可託付這個孩子,成為小老師,借力使力,賦予責任,請他去教其他的孩子了!孩子會感到榮譽感,也會再一次增強他曾經學習處理事情的記憶。 

 打菜4  

 (上圖:三年級宜庭和庭瑋,當我們以扮家家酒的方式稱呼他們:「賣咖哩飯的老闆、老闆娘!」他們笑得十分開心,生活即是遊戲!)

    每個教師、每個父母,心中都要有「一把教育的尺」,這把尺不是單純丈量、絕對地評判孩子的對與錯,而是依據品德教育的教育原則,判斷孩子需要在哪些地方用心,依據他用心的程度、做事的動機,給他肯定或處罰。孩子們若有小小的錯,老師便要柔聲的規勸,視情況輕微的懲罰,提醒他改進;大的錯誤,老師則要讓孩子們明理,明辨是非,並在必要時斥責或是處罰。落實佛陀所說的「愛語」──是和孩子們說出對他們有幫助的話,而並非總是怡聲柔色的軟言;適時的嚴格斥責,震攝孩子的心,也是喚起孩子自覺的必要教育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