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 陳瑞珠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在學《弟子規》、《常禮舉要》等古文之前,首先我們必須談談「學」這個字。說到「學」,則又必須回歸到《禮記‧學記》。相信有許多關心教育的朋友都想知道,耕心蓮苑的教學方式究竟是依何為憑?源何處?對此,我總是強調,我們所依的是古德的教育法,而古大德的教育法、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主要就是出自於《禮記》裡的〈學記〉。關於這個傳承出處,我們必須交代清楚。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尊敬教師是不容易做到的。唯有當教師被尊重了,道業才會被尊崇。孝親、報恩、尊師、勤學,這些種種人格上的好品德,其實是「果」。更重要的是,「因」是什麼?我們導果為因才會發現「嚴師為難」。

 

    要當一位嚴父、嚴母,或者是嚴師,首重在於自己願不願意嚴格要求自我,在身、口、意上面下功夫,並以身作則。也唯有以身作則,示範出「孝親、報恩、尊師、勤學」等良善的人格與品德,下一代的子弟才能從模範中真正學到孝親、報恩、尊師和勤學。

 

    所以《禮記‧學記》告訴我們: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如果我們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身為一個教導者、領導者,我們必須先成為為一個以心、以口、以身為戒的領導者。因此,古大德才會說:「嚴師為難」,我們願不願意成為「師」?

 

    所謂「師」,是把對的理念與做法,不吝於將這一切傳給所有跟我們有緣的學習者。錯的,我們勇敢去面對,甚至勇敢的告訴其他學習者,我曾經走過這樣的路,曾這樣跌倒、流血過,你們別像我這樣再走錯路啊!以歷史為借鏡,不正是這樣的道理?

 

    是以像堯舜那樣的聖賢,就是從自己做出示範,嚴格要求自己的身口意,帶著子民一起同甘共苦。同樣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能不能成為嚴師,在於自己能不能身體力行,把學習的目標做出來、展現出來。要做到尊師,為師者首先必須體現傳統文化對為師者在道德、品行上的要求。

 

    因而,《禮記‧學記》才會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教者如何來讓一位學習者激起他立下胸懷天下、利益蒼生的這個志?肯定是教導這個人養其心志,以達胸懷天下蒼生,善意滿人間;自然而然,被教導者在此薰陶之下,逐漸受其師長言行舉止的教化而繼其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