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亭君老師

   前一晚,維綱(五歲)偷拿東西的事已暫時告一段落,隔天中午,維綱因不想結齋、急著要吃飯而鬧脾氣,經老師處理後平緩了下來。到下午上課時,維綱突然撕起書頁來,上課不斷觀察孩子狀況的老師,立刻對著維綱,再三堅定地說道:「停!」維綱在老師的喝叱下停止了動作(這件事也待下課後處理)。沒多久,已學會先舉手經老師同意再說話的維綱起立問老師:「請問老師我可以去拿白板嗎?」老師肯定地說:「很好,維綱學會舉手經老師同意再發言。你和我們一起複習完《常禮舉要》再去拿,知道嗎?」口裡回應著「知道」的維綱,過一會兒,在老師不注意下,擅自離開了教室,等維綱又走進教室時,老師明白告訴他請他離開教室,因為他未守規矩,老師請在教室觀摩教學的佑樺媽媽去處理又開始哭鬧的維綱,讓他先跟老師道歉後,再去園子散步,釋放負能量。

   能自由到外面散步的維綱卻又一再挨到教室窗口邊,老師刻意置冷處理。傍晚時,維綱看著哥哥姊姊在園子裡背完《孟子》〈公孫丑〉裡「浩然正氣」一文且開心吃著明倫園裡難得的餅乾,老師故做可惜的口吻說著:「這餅乾好香好脆喔!維綱乖乖的話也可以吃,但是你怎麼玩不乖的遊戲呢?」

知道自己犯錯的維綱認分地聽著,靜靜的不敢哭鬧,延續著前晚的教導主導權,佑樺媽媽明確地告訴維綱犯錯的事件:「今天中午吃飯時你沒聽老師的話,這是第一件;下午用手去撕書,這是第二件;沒經過老師同意就離開教室,這是第三件;媽媽請你離開,到園子去散步,一開始你沒聽話,這是第四件。媽媽要好好處理你犯的這四件錯誤。」

老師在旁輕拍著維綱,說:「怎麼辦?你不乖,媽媽要處理了!」為了讓維綱培養更深度的自省力,老師拿了張小椅子,讓他在辦公室靜坐著,且交代他要認真想出二十個自己要玩的「乖乖遊戲」,只見老師提示著「上課要怎麼坐?」、「要不要聽媽媽的話?」、「吃飯時每道菜要怎麼樣?」……等後,維綱便獨自安靜地一邊想著哪些事要乖乖去做,一邊則認真地扳著手指頭算著已有幾個乖乖遊戲,就這麼「自」我運「動」三個小時後,老師和佑樺媽媽開始驗收。

老師抱著維綱,慈祥地說:「維綱,玩乖乖遊戲有餅乾吃,又有晚餐吃,對不對?你看,玩不乖遊戲不僅沒飯吃,等一下媽媽又要處理,你要不要乖?」回答著「要」的維綱,在老師引導下開始自己逐步說清楚二十個乖乖遊戲,其中包含著聽老師的話,遵守上課、用餐的規矩;聽媽媽、親長的話;服從哥哥、姊姊的帶領。

過程中,老師一再鼓勵著他要當乖寶寶,當維綱有毅力地數著數字、開心地說完時,老師為肯定他,為他請求以這二十個乖乖遊戲抵一次二十下的打手心。接著,佑樺媽媽嚴正、有原則地告訴維綱每項所犯的錯事各要打二十下,老師同樣扮著白臉,求著情說:「維綱會乖乖的,每項請媽媽打五下就好,好不好?」媽媽表示不肯,老師又說:「維綱會乖乖,不然,每項請媽媽打十下就好,好不好?」媽媽這才鬆口說:「維綱,老師幫你求情,媽媽再相信你一次,每項各打十下,但,以後老師求情也沒用,該打幾下就打幾下,知道嗎?」本來該是各打二十下的處理,減少成十下,讓孩子感受到教導者寬嚴並濟之愛,被責打時更能心甘情願,而不致心生怨恨。

在打手心的過程中,老師同樣以簡單、重複的語言提醒維綱要玩乖乖遊戲,維綱喊著好痛時,老師也慈愛地輕撫著他紅通通的手,讓他有所依靠,並說:「會痛喔!所以要不要乖?」給了孩子溫暖的支持後,維綱又會再次勇敢伸出手面對戒尺,在一緊一鬆之間,孩子有喘息的空間,更有改過的主動性,這樣的教育是教導者與孩子一起雙贏!孩子感受到的是理性溝通及解決問題時的有能力的愛!

維綱平和地跟老師道謝、跟媽媽道歉後,安心地帶著乖乖遊戲進入夢鄉。這一晚,蟲聲唧唧卻更顯夜的沉寂與空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