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余素華老師(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駐會董事)

 

四道人生

  無論身在各行各業、具足何種身份,我們都應珍惜難得的人身,把各種角色扮演好,做到「敦倫盡分」,以圓滿此生。

  在一篇安寧療護的宣導文章裡,提及「四道人生」的觀念,在生命即將告終,與人世間的親戚眷屬:「道歉、道謝、道愛、道別。

  我們在待人接物中,應養成說「請、謝謝、對不起」的好習慣。我們常在有意無意間,因言語或行為使他人產生煩惱;當他人給予我們批評指教,我們偶爾直接反駁,認為自己並非如此;如果能在當下向對方道歉,就能化解不必要的衝突。即使我們並非有意為之,兩方之中,誰能先承認自己的錯誤,誰能立即放下身段說「道歉」,就是和諧的開端,就是修養的表現。

  有人幫助我們,哪怕是舉手之勞,我們都應懂得「道謝」。一句「謝謝」、「感恩」,總能為人我之間帶來溫暖。

  把握每天相處的時刻,即時地向身邊的人「道愛」。例如每天孩子們回到蓮苑、回家之前,我們利用相處的時光,關心孩子、和顏愛語、親切照顧,這些都是「道愛」的方式。

  若我們能夠做到前面的「道歉、道謝、道愛」,相信在離開人世間前,我們可以輕鬆自在、心無罣礙地跟人世間「道別」。期許我們在離開人世間之前,都能無怨無悔、「自在輕安了無罣礙」。

重視學生,就能攝受學生

  常有許多師兄師姐請問關於教學的問題。就如過去曾在課程中提及「師生聯盟」的觀念,師生之間的關係一定要建立好,且必須透過時間培養。不過,不是灌學生迷湯。學生很在乎老師看他的眼法,很希望老師給予回饋,因此要在生活點滴的相處之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是願意陪著自己學習,而且對他有信心、有希望、很重視,從中建立起信任與愛的密切關係。久而久之,老師在教導學生時,學生便能攝受。

  上上禮拜回了一通電話,原來是我早年擔任科任數學老師時,教導過的一位學生。他母親的朋友在電視上看到TVBS的報導,便在拜訪他母親時,提及我的名字,讓他想起國中時期的數學老師。

  由於他不是我主帶班級的學生,所以印象不很深刻。還好接通電話後,他先自我介紹,並告訴我當時班導師的姓名,我便憶起他的樣貌。

  他還保留我以前送給他的卡片,以及一本我送給他們班的書。他說他很感謝在教師節的時候寫信給我,我竟然回了一張卡片謝謝他,讓他大感意外。

  他的班導師現在已經退休了,他自己也成為某家國中的輔導老師,我向他開玩笑說:「我們現在是同行了!」

  另有一位退休老師陳韓女士,在觀看TVBS蓮苑的專訪節目後,深深認同推動童蒙品格教養的重要,希望與蓮苑交流,思考合作的可能,以及所需的人力和經費,期望能將蓮苑的經驗,拓展到更多地方。

  可見很多社會賢達人士,都注意到教育的重要。我們在蓮苑從事教學工作,千萬不可妄自菲薄,要知道自己的使命。雖說這次TVBS為蓮苑做的專訪節目,及各個單位來蓮苑參訪時,我們都是「如實」地呈現蓮苑的樣貌,但所謂「如實」,必須來自平日點滴功夫的累積。

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

  今天早上備課時,我看到《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07192頁,老法師開示的一段話,體會到老人家的悲心切念,與大家共享──

  「我總是在盼望著,哪一個小城市、一個小區做出榜樣,讓全世界都能看到,看出什麼?看出世界和平的信息。和平不是做不到的,不是理想,和平可以落實。」

  老法師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一直在談要以傳統倫理文化的儒釋道教育,化解世界的衝突與災難,帶給人類和平共處的生活環境。老人家今年86歲了,心心念念還是在培養年輕人學習傳統文化,以續佛慧命、令正法久住流傳。我們身為年輕一輩,要懂得自己正揹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

  先前的廬江傳統文化教育學校,現在的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以及未來的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等,都是弟子們為 老人家發願做出榜樣所做出來的成果。耕心蓮苑曾經是 老法師盼望成就的社區模範,身為弟子的我們,要懂得體會 老法師話語中的老婆心切,認真地投入教學工作,讓世界都看到我們做出來的好榜樣,並增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信心,才不負 老人家的苦口婆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