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整理自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

 

余素華是國中數學老師,但是她的數學課很不一樣,教幾何圖形運算,比別的老師更深入。

當我們在學圓的時候,一個人際關係,如何給他做一個圓滿。」

算式之外,總能延伸出哲理。這個班不是導師班,余素華只是每星期在班上現身幾堂課的科任老師;孩子的品格教育,在她看來,比學會演算更重要。

 

時時提醒孩子的做人處事,余素華的用心良苦。不只用在專任學校的孩子身上,下課後,她加快腳步回到辦公室收拾東西,等下還有重要任務。瘦小的身軀,飛快的身影,走出學校,拐幾個彎,又是另一個世界。原來,這裡還有更多年紀更小的孩子等著她。

 

余素華的孩子還真不少,各個年級都有。這群還在念小學的孩子,學校放學後,就會來余素華創辦的社區學校,先有美味的免費午餐等著他們,飽了、有體力了,緊接著余老師上陣,教孩子的,不是她專精的數學。余素華今天以一隻老愛和媽媽做對的青蛙寶寶作為主角,和孩子們說故事,孩子還能舉一反三。

余老師:「要什麼?」

學生:「孝順老師。」

余老師:「哇!謝謝你要孝順老師,來我們握個手,謝謝你。

孩子還真的打算把余老師當成媽媽一樣來孝順。才小一、小二,就把尊師孝親掛在嘴邊,這是余素華每天灌溉後的成果。

 

讓孩子背弟子規,讀四書五經,打好基底,接下來就是機會教育。

余老師:「今天中午社區媽媽幫我們準備好吃的餐點,那這些餐點大家都知道,是社區阿嬤一大早八點多就挑菜跟洗菜喔,所以千萬要知足。」外人乍看,可能以為余素華很八股,但孩子們一點也不這麼想;他們心中的余老師,像個慈祥的媽媽兼朋友。

 

孩子不因經典的束縛而呆板,表現活潑天真,每天開開心心到社區學校來,接受課後輔導,數學、英文樣樣都來。但很多孩子被家長送來這邊,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績,是為了學品格。其中有不少孩子家境不優渥,沒錢補習,卻能享受同樣的照護,這一切來自余素華15年前的一個念頭。

 

余老師:「在教學當中,我碰到一些學生的狀況有些是來自原生家庭,父母親給他的教養不足。然後也看到教育方式,不是一個真正教育愛的出發點,我心裡在想我到底要帶給孩子什麼,所以我在29歲的時候,曾經有想過我可能沒辦法繼續教下去。」眼見學校附近許多弱勢孩子,缺乏良好的教養環境,有些孩子甚至會自暴自棄,自我放逐,那年才29歲的余素華,感到灰心無力,開始在宗教中尋找救贖。

余老師:「那時候我一直對佛教認為它是迷信,它是宗教,可是老法師(淨空老法師)在教育的教學上面,他卻一直強調佛法是教育,而且他鼓勵當老師的,一定要從小扎孩子品德教育的根。那時候我想,對啊,我一直在學校教數學,一直在鼓勵孩子在他的分數上、課業的要求外,我應該要回到根本。」念頭一轉,拿出所有積蓄,不夠就向銀行借錢,把100萬全部拿來在學校附近租房子、買課桌椅、聘老師,決心為孩子築起另一個窩。

 

15年來,附近社區單親、隔代教養的弱勢學童和邊緣孩子,放學後,終於不再只有遊蕩街頭,他們有了第二個家,可以安心接受老師的課業輔導,讀經典中的道理,叛逆的想法也多了人來開導。每每開導學生後,余素華總會緊握學生的手,不只給孩子力量,也給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憑著傻勁,還把每個月薪水的2/3,通通奉獻給社區學校。

 

余老師:「不可諱言啦,有一些認識我的同事、朋友,甚至是家人,也會為我擔心,他們都會認為說你這樣子做,你以後生活怎麼辦?」質疑歸質疑,家人畢竟還能包容,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外界,因為招收對象多半是邊緣小孩,社區居民一度集體強烈反對。但是余素華沒有放棄。

社區主委黃大哥:「她2、3天就來找我一次,一直來找我,余老師真的是一直黏著,我心裡想你們是補習班就補習班,但是她不死心。」

余老師:「我就先跟社區的主委跟住戶們講,給我們1年、2年的時間,給我們先讓孩子跟家長能夠進來。」一年的時間,對教育來說,多有限啊,但是余素華做到了,短短一年,孩子們彬彬有禮,循規蹈矩的表現,終於獲得社區了解和認同,過去反對的家長,甚至反過來,成為社區學校志工。

 

為了社區邊緣孩子和社區之間,從衝撞到和解、合作,連任教的學校知道後,都大受感動,甚至把學校老師資源,也挹注其中。15個年頭的耕耘,師鐸獎、菁師獎,一座座獎盃的肯定外,最甜美的就是孩子身上陸續開的花、結的果。

社區住戶張爸爸:「我們社區有單親的兄弟,你以前看,覺得那個小孩子感覺很像不乖的樣子……你看到他們變化,很有禮貌,對長輩很尊敬,颱風天什麼需要幫忙的都跑第一,你就覺得說我們這個讀經班影響力非常大。

 

學生志工:「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

記者:「你們很厲害,到現在這麼久了,還記得喔?

學生志工:「對呀,這算短的。」「現在高中中華文化教材,就是教文言文。」「就是大家不懂時,我們都懂了……

 

余老師:「YAMAHA機車行的隔壁吧,還記得幾號嗎?

當年在成長路上徘徊的孩子們,和余素華回到當年的舊址,點點滴滴在心頭。

學生志工:「老師自己以前還家庭代工。

余老師:「我們焊接呢,那個算計件的,剛開始一個小時只能6、70元。那時候的想法是說,結合家庭代工,有收入後,陪這些孩子們兒童讀經。

萬事起頭難。從6個孩子到幾十個孩子,到現在200個孩子,不少不是弱勢家庭的孩子也慕名而來,指名把孩子送來學品格。這些果實,是余素華誤了婚姻,用青春換來的。余老師:「我父母親畢竟比較傳統,他們會想我沒有結婚,我老了怎麼辦。甚至我的姐妹也會想,那我沒有自己的小孩,以後老了誰來照顧。

夜闌人靜時,難免偶有感嘆,但是一看到孩子,負面思考總會瞬間煙消雲散。余老師:「我自己沒辦法生這麼多孩子,可是這些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蓮苑,我就很感恩他們,我就現成有這麼多孩子可以愛。

 

老師這份情,孩子感受最深。當年草創時,小一、小二的孩子,現在都已經開始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當同學結伴出遊、瀟灑人生,他們卻自願趁假日回來,穿梭社區學校餐廳端盤子,帶弟弟妹妹活動當志工,臉上卻有種說不出的快樂和踏實。

余老師:「以前不是有個節目,張小燕小姐主持的超級星期天嘛,那個節目不是會去尋找你想感恩、想要見的人,那時候我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心裡在想,是不是會有孩子會想到我,我值不值得他們尋找跟懷念。

在這群大孩子們身上,看到了灌溉後的果實,余素華卻不自滿,她的播種工程還沒停。剛來幾個月的孩子,身上似乎也開始發著芽。

學生家長:「變得感覺上變得比較學會尊重,家人的相處上比較懂得會體貼一點。

學生家長:「他在家裡會比較幫忙、體恤父母、然後做家事這樣子。

 

天色雖然暗了,余素華的種子,在教室的燈光下,還在持續不懈地,進行著光合作用。雖然它不是立刻可以看到成果的事,但她已經做了十幾年。我們看到她陪伴成長而長大的孩子成為好孩子,應該就是最大的安慰跟成就。

 

 

 

 

 

 

 

 

 

 

 

 

 

 

 

 

 

 

 

 

 

 

 

 

 

 

 

 

 

 

 

 

 

 

 

 

 

 

 

 

 

 

 

 

 

 

 

 

 

 

 

 

 

 

 

 

 

 

 

 

 

 

 

 

 

 

 

 

 延伸閱讀:

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影片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