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曲員蒂老師

     施與受的互動過程,正是一種能量的轉換,也是一種彼此增上的影響。

    上週和小四孩子一起觀看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紀錄影片之中,有一種破裂的水結晶,正是用命令的話語,造成了水結晶的破裂。和孩子們再度接觸「生命的答案水知道」的實驗,更再一次的提醒了我自己,要重視自己教學的用語,要注意對待孩子時自己的存心、自己的關愛用詞、自己是否用正向的語言來激勵著孩子們?如果我們很急躁,如佛經云:「做事倉促,敗悔在後。」常常是這樣惡循環,帶給人的就是一種浮躁。「險躁則不能理性」,孩子也會因潛移默化而擁有我們的習氣;相反的說,如果在教學現場,我們都能保持覺知,我們都能提起自己的佛心,做到經上所說:「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一顰一動,都帶著一種溫暖的氣質,一種莊嚴又清淨的力量,那麼,讓孩子乖巧而有禮貌,就不難了,因為他遇到的是一位有禮貌的爸媽、遇到的是一位溫良的老師。

 

 

 

    以前在母校修教育學程時,于富雲教授的一句話影響著我,在此與大家分享:「不要老是問孩子為何你不能,要常問自己為何我不要?」這句話有著一種重要的教育觀:老是憂心著孩子的狀況,卻沒能轉向自己這施力的一端,是否對孩子丟錯球?那也就是佛菩薩教我們的──事事反求諸己,更作眾生的不請之友。改變別人難,自己知錯改錯卻是自己能夠控制的範圍,只要自己有一顆真誠的心,願意為眾貢獻價值,就如同鄭石岩教授說過的這句中肯實在的話:「教育是一種不斷創造與改進的歷程。」美好的教學場域、教學氣氛就掌握在我們手中,端看我們平時的用心,是否仔細的省思每一次的教學,注意自己施與的力量是否美麗?反身想想自己的和孩子說話的口吻,是給孩子更多無力感,還是能砥礪著孩子、push他更上一層樓?感謝蓮苑,讓我在實際的教學現場中,省思自己呼喚的力與美,希望能對孩子有更多的益處,讓孩子在這裡也能感受到如家的溫馨、如親人的陪伴。盡己力、獻此身,為己願。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