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擁有三十年心理諮商經驗鄭石岩教授,自幼生活清苦勤儉,在母親的支持與鼓勵下,自己賺取高中學費求學唸書,並追隨當時駐錫宜蘭的星雲大師學習,從而認識佛法中豁達的人生觀。鄭教授是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的指導老師,為連結家庭、學校、社區的耕心蓮苑,正名為「耕心蓮苑社區學校」。 

耕心蓮苑特別邀請鄭教授主講一場精采別緻的心靈演講,還特別安排了「與大師對談」的Q&A問答,在場的老師、家長們可以和鄭教授即時互動,更能解除在人生中與教育經驗上的種種困惑,把幸福帶回家。

 

  幸福,該像是呼吸一樣地自然

鄭石岩教授分享在教育電台〈幸福密碼〉節目中的訪談:「我們一生中都面臨過困苦、挑戰與磨難,有些人可以開心迎接,也有足夠的智慧解決;有些人則不然,彷彿每一個難題都會把自己絆倒,常處於困境之中。『幸福』的定義無法用物質、金錢或是偉大的成就來衡量,因為鮮少人能有這樣的人生;真正幸福的人懂得珍惜並善用自己所擁有的利器,即便換了環境也能調適良好,讓自己活得安心自在,這才叫做幸福。

我們時常祝別人幸福,但我們是不是忘記祝自己幸福?

 

  壓力不可怕,回收利用重新出發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每一個人所面臨到的難題不同,擁有的幸福也不同;當我們的壓力變小時,幸福指標就會提升。然而,壓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生存在追求高科技和高成長的社會裡,生活與工作的負載形成基本的壓力,而絕大多數的負載是我們能力範圍可以承受的,卻因為負面思考的習慣,讓壓力越演越烈。負面思考就像是滾雪球。例如:一個生意人心情差、臉色臭,客人就不會想跟他買東西;生意人發現生意不好、收入也減少,壓力隨之增加,負面思考更多,形成惡性循環。 

 

 

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生活共同的特質,因此我們需要一套紓壓之道!運動能帶來輕鬆、快樂和精神力,讓我們維持好的體能,帶來身心健康。每天運動半小時,就會有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讀書、聽音樂、與親友保持良好的互動、接近大自然等,都是很有效的紓壓方法。

鄭教授從多年諮商經驗中觀察發現:幸福的父母親會教出幸福的孩子。父母壓力小、幸福特質多,孩子感受到的幸福也會比較多,並且從父母身上學習到堅毅度、好的情緒習慣、調適應變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幸福總在接納現實的那一刻

幸福的人是活在當下的,他完全接受自己所體認的現實,並且擁有良好的覺悟性。幸福的人即便處在挫敗中,也能感到幸福,甚至在病苦中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脫離現實彷彿是將樹苗拔出土地,倘若我們不能在真實的生活中實踐正向的態度,怯於解決難題,幸福將會離我們遠去。

鄭教授的兒少時期是辛苦的。「高中時我為了要賺學費,除了做水果批發以外,有一次我找父母一起合資種竹子,那一年立春少雨,竹子全部乾枯,不但沒有回收,反而慘賠五萬多元 (當時在鄉下建一間平房約兩萬元),父親將名下的土地賣掉也無法完全還清債務。」

慘痛的經驗與龐大的經濟壓力,讓年輕時的鄭教授非常憂鬱和絕望。他的母親告訴他:「做生意不是賺就是賠,賺要賺得開心,賠也要賠得甘願,不要怨天尤人,挑起責任,面對現實。」鄭教授決定聽從母親的勸勉,選擇面對與接受現實,得到寶貴的經驗,也從母親的身上學到正向積極的思考模式。

父母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人生,便造就孩子看待人生的態度。美國針對世界各國企業中的成功人士做過一項調查:現在的能力與高成就是從那裡學來的?統計後發現,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人數最多,其中絕大多數是透過幫忙母親做家事當中學到的系統思考與執行能力。孩子是一張白紙,完全吸收父母的言行模式;夫妻的互動過程若能展現出靈活度、連結力,並帶著孩子實務操作而非一味的言教引導,則有助於活化、完整孩子的思考迴路。

 

  健康的人格為幸福紮根

「人格」是適應環境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模式,具有恆常性。舉例來講:一個悲觀的人在台北是悲觀的,在高雄也是悲觀的。培養好的人格有四個向度:自由性、個體性、社會性、宗教性

1.     自由性:自由度越高,適應環境與學習能力就會越好。自由度好的人,通常工作表現不錯;即便換了新的工作環境,學習速度與適應能力都會很強,可以立即銜接新的工作。從人際交往來看,自由度好的人,與各種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相處融洽。

2.     個體性:每個人的根性因緣不同,其智力、性向、體能、人格特質互異,這就是個體性。教育的本質,是要順著個人的特質,引導發揮其才,走出其亮麗的人生。然而,許多父母與師長沒有認識到這點,只要一味要求孩子升學、獲取高學歷、讀熱門科系,卻忽略子女的天賦和長處。這種不合理的教育抱負,常常使青少年產生嚴重的挫折、沮喪和絕望。

  個體性不單是指有形的獨立個體,也可以依時間、地點做區分。鄭教授分享一個諮商案例:年長的老人家走路不穩,卻因為怕醜而不願意拄拐杖。鄭教授引導他:「醫生建議您使用拐杖絕對是有原因的,因為您的年紀已經到了符合使用柺杖的資格,用拐杖走路對您的穩定度與安全有幫助,家人也會比較放心年輕時拿柺仗不好看,現在這個年紀拿拐杖代表年高德劭!您仔細想一想,拐杖有很多好處,例如,野狗跑過來靠近,您可以用拐杖趕走牠。而且,您拿拐杖的樣子看起來很莊嚴!」瞭解每個個體的需求及問題點,就能夠在個體的視角與思維中,引導其正向思考。

3.     社會性:一個人越能接納個體性,他的人際網絡就越大,融入社會更廣泛;社會性提升,容易獲得更多人際支持與各種資源,具有較多的優勢;可以提高免疫力、促進健康,壽命延長。有一項實驗,將人際網絡大的人和孤獨的人都塗上流感棉花,發現後者的感染率較前者多出四倍,也就是說孤獨的人不但容易被人欺負,連病毒也會欺負他。

4.     宗教性面臨重大壓力時,如天災、重病、死亡、窮途末路等挫折時,有虔誠宗教信仰的人會將困境轉念,視之為一種考驗。重新體驗生命的本質,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帶來的安定與溫暖。另外,高級的宗教信仰,對孩子是有幫助的;但如果是迷信,反而會讓人迷失。﹝待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鄭石岩教授 耕心蓮苑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