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特別報導】

學習《弟子規》,幸福在身邊

-記陳麗枝主任、陳瑞珠老師「弟子規教案分享」課程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以《弟子規》為主要研習教材;營隊課程安排,則以《弟子規》的精神為方針,期盼能推動研習《弟子規》,使人人具備「弟子相」,皆能「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此良師不絕於世,國家安康興隆富強,鄰里鄉黨老少和諧,實現世界大同之美!

七月九日下午的課程,邀請到桃園威爾幼稚園園長陳麗枝老師,分享近年來教學《弟子規》的經驗與心得。此外,亦禮請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及本屆研習營營長陳瑞珠老師,介紹由耕心蓮苑教師群共同編寫的《弟子規》教案,以拋磚引玉的發心,鼓勵學員們共同加入編纂教案的行列。

《弟子規》幼兒教學經驗談

20110709_304.JPG

    前年參與「弟子規企業研習營」的陳麗枝老師,在聆聽完課程後,深覺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經由陳瑞珠老師的建議,她回到幼稚園中擬定計畫,決定與師生共同力行《弟子規》。透過共學、班級教學及親師合作,為幼兒扎下中華傳統倫理文化的人格發展基礎。

  共學方面,園方舉辦《弟子規》教師讀書會,在讀書會時觀看蔡禮旭老師的講學影片,並請同仁分享自身實行《弟子規》的心得,給予彼此建議與鼓勵。此外,也藉由學習《弟子規》,集結每一位老師傳承聖教的願心。

  班級教學方面,由老師們輪流做「一週一主題」的教案,教案經過長時間的設計、研討及制定之後,方供老師在教學現場中實施。

  親師合作方面,則是在聯絡簿上書寫孩子每日的學習狀況,以及給予家長回饋單。回饋單內容,包含當週教學內容、故事引導、力行重點、孩子的心得,以及師長與家長分享部分。回饋單使家長們瞭解園方的教學理念,願意與老師相互配合,根據當日孩子的學習狀況給予鼓勵,產生教學延展的良好效益。

  陳園長在課堂上放映數張實際的回饋單。孩子的心得,通常以畫畫表達,畫的內容可見長者鞠躬九十度的孩子,也有媽媽在家中打蜘蛛、小孩不忍心見到動物被傷害的心情。陳園長說,這是因為老師對《弟子規》「凡是人,皆須愛」的解釋,延伸為「凡是生命皆須愛」,孩子記住了,才會有這樣的反省回饋。由此可知,幼兒時期的品格教育,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有關鍵的影響性。

  習勞與奉茶也是陳園長在幼兒園實踐中華文化的方式。習勞,是讓孩子幫忙整理環境與教室,以及歸納放置自己的物品,養成為自己負責任的基本態度。接近新年的時候,園長教導孩子跪著向父母奉茶;剛開始孩子會覺得膝蓋痛,當下老師及時安慰並告訴他:「媽媽生你的痛,比這個還痛幾萬倍喔!」孩子們聽了似懂非懂,但也比較不會抱怨。

  陳園長說,許多家長提到孩子學習《弟子規》之後,回到家中比較不會亂發脾氣,知道尊敬長輩與關心父母,使家人之間的連結變得緊密,讓父母感覺很溫馨。

 

20110709_183.JPG
營長陳瑞珠老師贈  淨空老法師墨寶集《老人言》,感謝陳麗枝老師授課。

愛的教育示範-《幸福弟子規教案》分享

  課程的第二階段,由陳瑞珠老師分享《幸福弟子規教案》。這份教案由耕心蓮苑教師群共同規劃及編寫,內容囊括讀經理念、教學時間規劃、讀經教學法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範例等等,策畫詳盡。陳老師開心地說:「這份教案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期盼拋磚引玉,藉以結集更多仁人志士的參與,讓教案變得更好!」

  陳老師開宗明義解釋《弟子規》的重要性。「規」是軌範,可以成就有德行的「弟子」;「弟子」具備才德,方能創造「幸福」。為使人人都成為幸福弟子,於是參考社會各界以往編寫的教案,研發出這份《幸福弟子規教案》。

  此教案會通中西文化內涵,異中求同但和而不同,試圖擷取中西文化的優點,開拓新穎的引導教學法。教案的使用者並不限定為社區學校教師,說故事媽媽、學校老師或家長,都能透過這份教案,帶領出優秀的幸福弟子。

  教案中規劃了一週的經典教學流程,每日例行課程包含誦讀經文、解說經文及課堂活動等。每天的課堂活動多元,如敘述古今中外的故事、帶朗讀、戲劇演出以及回饋當週學習心得等。

  陳老師講述教案的同時,也示範了表情、肢體、語言的抑揚頓挫及用字的巧妙要訣。例如板著面孔低沉地說:「你們要孝順父母!」或是溫柔微笑地說:「孩子們,我們要孝順父母喔!」陳老師特別提醒大家,教學語言的運用,少用「你們」、「他們」等詞語,多用「我們」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也代表老師須負起言行一致的責任,與學生一同實踐。

  「至誠感通,心誠則靈。」陳老師說,成就課堂內上敬下和的氣氛,一切來自於語言的力量。語言是用「心」講出來的,期望教職人員萬萬不可只學習教學技巧,而忽略了「愛」才是語言產生力量的根源。

  陳老師接著示範交響樂讀經法及分區讀誦接龍。首先將學員分為三區,每一區都讀一次「父母呼,應勿緩」後,再由第三區讀「父母命,行勿懶」,最後輪回第一區。交響樂讀經法則配合拍手與節奏,老師先說:「老師一遍你兩遍」,學生接著說:「老師一遍我兩遍」,老師再說:「父母呼,應勿緩」,然後由學生配合節奏跟著念兩次。

  陳老師不斷讚美學員們的誦讀聲音優美,也請學員們在教學時不吝鼓勵學生,讓教室充滿愛與互動,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戲劇教學讓孩子可以各自展現自己的長處,使孩子們享有發揮才能的園地。如語言能力佳的孩子負責上台演出,擅長繪畫者製作布景,喜歡實作者做道具,長於文字表達者則書寫演出心得。陳老師說:「現在的孩子缺少適性發展的空間,我們要讓孩子『游於藝』,行行皆可出狀元,不是嗎?」

  此外,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孩子瞭解各種人物的心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融合日常應對進退的原則,帶入經典故事的涵義,使學生們在觀賞及演出的過程中,體會經典中的道理,內化成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教案附件其一為〈孝悌傳家的孔家〉故事文本,文本中的對話融合了《弟子規》的經文,如「出必告,反必面」、「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等。陳老師說明結合人倫義理的故事片段,也特別說明文本中父母對孩子回應的反應,提醒長輩們不可只顧著責罵孩子,應關心孩子在事件中是否受到傷害,並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

20110709_264.JPG

  課程最後,陳老師徵求五位學員上台演出〈孝悌傳家的孔家〉。五位學員生動的對白、活靈活現地詮釋角色,還有學員跟著劇情配音,使台下學員不時拍手、歡笑,熱鬧非常。

  陳老師說,將教學中的對話內容錄下來,並在用餐時段播放給班上的孩子聽,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也能增加用餐時間的趣味。

  末了,陳老師邀請學員們一起歌唱〈我的家庭真可愛〉,並以充滿溫暖的語調,大聲地說:「我愛你們!」學員們都露出了笑容,給予熱烈的掌聲。

  陳老師勉勵學員們「勿畏難,勿輕略」,鼓勵大家力行《弟子規》,一同研發更完善的《弟子規》教案,在教學現場運用,期望能教育出更多的幸福弟子,恢復中華傳統仁愛和平的禮義之邦。


【2011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特別報導】

蔬食無負擔,輕鬆樂活學聖教

──記張翡珊老師「廿一世紀健康蔬食之道」


 

蔬食是近年來健康飲食新潮流,全球愈來愈多研究報告指出,蔬食可為健康帶來助益。身為弘揚聖賢之道的教師,更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此才能細水長流地為中華文化推廣奉獻己力。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20110709_083.JPG

幸福弟子教師研習營第六天,至善教育事務基金會禮請推廣健康蔬食不遺於力的張翡珊老師,也是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愛一家親社企處」負責人,為大家帶來「廿一世紀健康蔬食之道」課程。

營長陳瑞珠老師為大家介紹張老師時,特別提到張老師是這幾天營隊餐點烹調的總舵主。

堅持蔬食料理,助人飲食健康

  張老師敘說這次為了研習營學員們的三餐,在行前與料理組討論菜單,張老師只說決不能有油炸及加工品,菜單就讓大廚們自由去發揮。這次只用了七成的蔬食料理,怕太清淡,大家一時不習慣。

「學做菜時,我的老師告訴我們『做菜要看人臉色』,這幾天我都在看大家的臉色,不錯喔!看到廚餘連半斤的袋子都沒裝滿,就知道大家吃的很歡喜、很習慣。」張老師幽默地為課程揭開序幕,歡喜說到她這幾天的觀察,證明蔬食料理也可以非常受歡迎。

張老師分享自己推廣蔬食,並不是為了提供健康飲食給已經生病的人,而是為了讓健康的人,可以在生病之前就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記得在我快要走不下去、沒課可上之時,一對老夫婦上完課後對我說:『要是在我們年輕時就出現這套飲食,現在就不會生病了。』因為他們的一句話,堅定了我的蔬食料理推廣之路。」

後來,有一位師父對張老師說:「假如有人願意聽我講經,只有一位聽眾,我都要去講經。妳也是這樣,如果有人願意聽妳教烹飪,只有一位聽眾你也要去。」因為師父對她期許的這番話,便遵照師訓,將之視為座右銘,更發願:「不管聽課民眾的多寡、路途有多遠,我都要滿心歡喜地去教人蔬食料理。」

 新世紀飲食觀

課程開始,張老師播放一部讓她決定進入蔬食烹調領域的影片:「新世紀飲食」。

《新世紀飲食》是二十多年前在美國極為風行的一本飲食報告書,作者約翰.羅賓斯在書中介紹健康、環保、愛心的飲食觀,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根據收集來的寶貴實證,拍攝成這部影片,藉以向世人說明,過去認為「肉、蛋與乳製品」是每日食物攝取營養的重心,其實正是引生膽固醇過高,以及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病源。

張老師將影片分成六段,運用每個片段,宣導對食物攝取的自覺與反省。老師說:「如果能對於我們吃的食物多一份自覺,便可以改善健康,甚至拯救地球。

 健康人生,從蔬食開始

過去有因健康因素而決定素食,也有因宗教因素接觸素食,現在則有為保護地球而食素者。但吃素並不見得就會健康,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張老師提醒大家應做到「作息的正常、適當的休息、簡單的運動、正確的飲食」四個要點。

如何做到正確的飲食?有人選擇素食或生機飲食,但素食常會吃下過多的加工再製食品,如:素火腿、素雞、素丸子等。常見的素食料理,多有過油、調味重及油炸等問題,事實上這些皆是加重我們身體的沈重負擔的原因。而生機飲食價格高,生食對於身體來說又太冷。有鑑於此,介於素食與生機飲食中間的「蔬食料理」,成為對身體最適當的健康飲食。

做菜最怕一成不變。張老師時常會想:「這個食材該怎麼做才會更好吃?」激發自己的想像力。不過,這必須相當了解食材才做得到。像做芋圓時可選用黃地瓜來做,因為比較不容易出水,且放麵粉的量就不用太多;紅地瓜則水份過多,不容易製作。張老師強調:了解食材、注意烹調方法,就能做出健康簡易的蔬食料理。

張老師表示,最好的蔬食料理,即是未精緻加工的食物,如五穀雜糧為粗食、食材全部可食用的南瓜為全食。此外,選用天然、當季的食材來調理,不用罐頭食品或再製食品,並調整不合理的烹調方式,像是把油放到冒煙才下鍋,此時的油都已變質,就不是正確的烹煮方法。想健康的吃,在選菜、洗滌及烹調上都要用對方法,自然什麼樣的菜都可以放心安心的吃了。

蔬食的調理方式,張老師建議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       蒸:可保留原味,讓營養不流失。

二、       燙:用大鍋水,待水滾後再加鹽,保持「水滾」的狀態下,加入少量葉菜,變色後即可撈起。 

三、       水炒:用水代替油,冷油冷鍋放入薑略炒,薑出味加水,調味入菜至熟即可。

四、       小火煎:用平底鍋,用小火少油,將食材慢慢煎熟。

五、       滷:冷油冷鍋加入薑、八角,出味後加水、糖、醬油,待溶入食材略滾後,關中火煮約10分鐘關火,用泡的方式入味。(註:水要略多一點)

食用蔬食還得配合心情及有別於一般的攝食方式,張老師說:「要慢食(輕鬆愉快慢慢地吃)、輕食(不吃造成身體負擔的食物)。

張老師也在末後總結:提倡健康蔬食飲食習慣,強調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維的新健康飲食觀念。學習如何呈現食物的天然原味,將蔬食調理的概念落實於每個家庭。

常說:「不要背食譜。」煮飯做菜不難,料理的難度到底難在哪裡?難在了解食材的特性與適當的烹調方式。這兩者才是要學習關鍵與認知的重點所在。了解之後,其實就不需要食譜,還可以隨心所欲發揮,反而能有更多變化。

由淺入深,用簡單料理法、極少調味料,保留食材原味,來呈現料理美感。做菜可以用很自在的心境自由發揮,而不是一成不變地學習。

  課程最後,張老師開放學員提問,也耐心地一一位學員們解答。其中一位學員問到擔心購買的青菜裡頭有過多農藥,張老師則教大家去除農藥的小秘訣:到市場買有帶土的青菜,可以保存較久。先放在通風的室溫一個下午,可把農藥揮發掉;再用牛皮紙包起來放入冰箱。如果青菜被風吹的有些乾燥,泡水即可恢復。另外,洗菜時要用活水來洗,便可把農藥去除。

蔬食的飲食觀,就像《弟子規》教導我們的道理:「食適可,勿過則。」錯誤的攝食,會造成身體過度的負擔,這就不是「食適可」;吃得好不如吃得巧,養成蔬食的攝食習慣,身體必然會一日比一日更健康!

 

健康蔬食料理方式大公開


  【培育組編輯股/報導】

 

相信聽完了張翡珊老師如此精采的課程之後,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動手做做看。至善日訊編輯組特別為大家將張老師課堂中所說的蔬食調理法做重點整理,提供學員們參考。讓我們一同享受健康快樂的幸福弟子人生!

燙青菜大有學問

以一斤的青江菜來說,一般的做法是大鍋水,水滾即加入全部的青菜。但這是在煮青菜,不是在燙青菜,3分鐘後青菜就黃了。

正確的方式:

1、 水滾後先加少許的鹽,此做法可讓青菜有保綠的效果,

2、 以青江菜為例,一斤的青江菜切成四分,一次放一份下去,五秒即撈起;記得在這五秒鐘裡水要保持滾的,葉或梗都是五秒鐘,撈起後再放下一份。

u  過程中保持水滾是讓青菜更好吃的秘訣哦!

u  其他青菜類像地瓜葉,如怕梗不熟可20秒。豆類則要看它的透明度。

煮出好吃的各種飯

煮飯時,只要米飯與水的比例調好,再加入一點點鹽和少許的油;當飯裡的蛋白質遇到鹽產生作用後,會使飯煮起來較Q較香,色澤也更好看喔!

u  一斤米只需加4分之一小匙的鹽。

飯類食譜

l  蔬菜飯

以糙米為底,加入地瓜、紅蘿蔔、香菇切丁蒸熟,再拌入燙熟的青江菜即可。

l  芋薑飯

一斤米加一碗老薑,加入芋頭直接蒸,或可先把飯和料炒過後,再蒸會更香。

l  鮮菇飯

以糙米為底,加柳松菇蒸熟即可。

健康堅果

  最好的油脂在堅果類,非常適合人體。買進的堅果類,雖可以已半熟可吃,但為了衛生問題,仍建議煮熟後再吃。用小火慢炒或低溫烘焙,不可用炸或高溫的方式處理,太燥對身體不好,吃下去容易火氣大;高溫或油炸,也會使得原本有益於人體的油脂變質。

 

Q&A內容整理

 

Q:市面上泡豆干的水都黑黑的,應如何處理?聽說黑木耳有泡藥水,使我都不敢吃,要如何選?

A:豆干可以用川燙的方式,以大火煮五分鐘即可去掉雜質。

    黑木耳有些買回來放個一週就壞了,建議像黑木耳、香菇、蓮子、昆布這些乾貨類的食物,可買回來自己泡比較安全。

 

Q:便當菜如何準備?

A:耐煮、耐蒸的食材,根莖類如南瓜、地瓜、山藥等都適合包便當。

  

Q:老薑和嫩薑在煮菜上有什麼分別?

A:只要食材是新鮮或涼拌就用嫩薑;若是煮大補湯、紅糖薑湯等,使用老薑,洗乾淨不去皮就可以使用了。

 

Q:這幾天早餐常吃的饅頭要怎麼做?

A:饅頭是以小麥磨成的麵粉去製作,而各家廠牌的麵粉又各不相同,因此需去試它的質。

  以一斤600克的麵粉來說,只需加6克的乾酵母粉,水與粉的比例調好,揉打到三光:麵粉光、手光、盆光即可。放著讓麵團自然發酵,蒸出來的饅頭就會相當的紮實。

 

Q:男眾也有心想吃素,但比較容易餓,要如何吃才能增加飽足感?

A:可吃根莖類、五穀雜糧類會比較有飽足感。黑木耳、珊瑚草打成汁來喝都會有飽足感。

 

Q:如何調配食物給胎裡素的孩子吃?

A:胎裡素的孩子,要注重油質、蛋白質、鈣質、副食品的攝取。

油質:可從堅果類、黑白芝麻吃到。

蛋白質:豆類、堅果類。

鈣質:只要是深綠色的蔬菜,裡頭都含有豐富的鈣質。

副食品:可用麥片或漿類,如豆漿、米漿、紫米紅豆漿。將所有食材煮熟,加熱水用果汁機打過,就可以給孩子食用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耕心蓮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